中国畜牧兽医报讯 辽宁省阜新市奶业在去年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新增奶牛6500头,奶牛饲养量达到4.6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2.8%;鲜奶产量达到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8.9%。上半年,农民养奶牛直接增加纯收入4800万元。该市已成为辽宁省排名第二的奶牛产业大市。
奶牛产业带的基本形成,是阜新市奶业蓬勃发展的明显特征。为了给龙头企业提供足够的奶源,今年上半年,该市继续加大力度建设奶业基地,截至6月底,全市奶牛基地乡镇已有26个。其中,养牛在千头以上的基地乡镇有8个,奶牛存栏达2000头的基地乡镇有5个,仅这13个奶牛基地乡镇奶牛存栏就达2.55万头,占全市奶牛总数的55%。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推进”的原则,全市共建成53个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和专业村。在全市4000多个奶牛饲养场户中,奶牛存栏20头以上的户占20%,存栏100头以上的大户或饲养场已达30个。现在,全市已形成了以阜新和彰武两县26个奶牛养殖基地乡镇为重点,辐射、带动4000多个奶牛饲养场户的奶牛产业带。
这个产业带的形成,为奶业龙头企业阜新伊利公司提供了可靠的奶源,使其不断壮大。今年上半年,阜新伊利实现产值95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
在该市农委奶业基地办协调下,阜新伊利公司上半年继续对基地鲜奶实行保护价收购并提高了保护价,每千克鲜奶高于2.5元。农民每养一头平均日产奶量在25千克左右的奶牛,每年仅产奶一项就可实现利润3000元,加之产犊平均增值1000元,养一头奶牛每年可获纯收入4000元。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实现了良性互动。
奶牛养殖基地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提升了奶牛养殖业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市农委积极协调阜新伊利公司为奶牛基地乡镇新建成3个挤奶站。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挤奶站65个,做到了哪里建设奶牛小区,挤奶站就建在哪里,奶农不出村便可享受到便捷的服务。配套设施的跟进和完善,使全市产奶的奶牛全部进入挤奶厅挤奶,由此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机械榨乳,标志着全市奶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并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迈进了一大步。
养牛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使该市奶牛养殖业开始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由于多年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农民科技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该市采取现场指导、集中讲课、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共培训奶农2000人次。通过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科学养牛和疾病预防治疗的基本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市奶牛乳房炎、空怀等疾病只呈个别发生,并都能得到及时治疗,消除了其对奶业发展的消极影响。农民粗放养牛的习惯正在改变,科技意识普遍增强,尤其对使用青贮饲料的认识空前提高,仅上半年,全市就种植青贮玉米3万亩,预计可贮制1亿千克青贮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