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白永恒创办草畜龙头企业带动乡亲致富,人们称他是———草畜产业的领路人本报通讯员石应恒
庆阳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宁县米桥乡宋家村青年农民、共产党员白永恒,放弃县城优越的生活条件,于2006年6月创办了庆阳市运通草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年多来,公司为当地1.13万农民创出了致富增收项目,使当地2160户农户依靠种草养牛增收72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今年32岁的白永恒,曾经营着甘肃亨星集团正宁县运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他回到了宋家村,投资600万元,办起了庆阳市运通草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地处“东紫牌”早胜牛的故乡、铜眉公路沿线。作为总经理的白永恒,带领职工历经两年多时间的拼搏,把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小企业发展成为如今的集良种奶牛标准示范养殖、鲜奶收购销售、饲草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庆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白永恒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践行“以人品保产品让顾客和农户满意,以标准化管理持续发展”的质量方针,鲜奶全部外销陕西银桥集团公司,秸秆饲草产品远销宁夏、内蒙古等地,成为农民增收、企业责增效的亮点。企业在全市同行业中树立了良好公司品牌形象,得到了省市县有关领导的肯定。两年来,公司收购米桥乡宋家村、安子村等8个村的玉米秸秆6400吨,使2160户玉米种植户仅秸秆亩均增收180元。56户农户为公司代养肉牛107头,20户农户为公司代养奶牛20头,公司带动米桥乡发展农户养牛5500头,农户靠种草养牛增收720万元。公司已被县工商局命名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庆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市草畜产业开发重点示范单位,被宁县农业银行授予“AA”
级信用企业。白永恒创建的“企地双赢”经营模式,利用项目驱动,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组建奶牛营销公司及草业示范园等产业,联动农户近3000户,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种、养、加、科、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走上了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共赢生财之路,实现了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安全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良种奶牛标准示范养殖场负责人白永亮说,养殖场在起步养牛时,针对农户分散养殖难以保证奶源质量的实际,公司引进最新饲草技术,引导农民养牛进公司的标准示范养殖场。去年,公司与陕西银桥集团公司合作,银桥集团公司出技术、管理,草业公司与当地养殖户签订收购合同,公司投牛,农户代养。在标准示范养殖场里,统一饲养、统一服务、统一防疫、统一挤奶、农户和公司的养殖效益都得以提高,奶源质量有了保证。在饲草和秸秆饲草种植上,公司在县、乡政府的协助下,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院企合作关系,破解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些学院先后派出5名专家教授来公司的饲草基地实地考察、调研讲学,建起了双赢互利的发展机制。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农民经营的饲草产地全部实现了良种化,同时推广饲草的青贮氨化技术和配方技术,使饲草的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25%,这为宁县草畜产业提速发展,农民种草养牛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民攒点钱不容易,钱在手里都攥出汗来了。政府动员买牛,可牛买回来了,牛奶卖不出去怎么办?”米桥乡党委书记杨建军说:“这时就看出企业的作用了,合同到手,农民就大胆的养奶牛,这就是白永恒和他的企业近年来在米桥乡发挥的龙头作用。”
白永恒常说:“我能有今天,全靠党的政策好,我有了钱就要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爱心,为乡亲们多做好事、实事。”近3年来,他为当地建学校、修路等公益和慈善事业捐款71250元。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他先后安置158名农村富裕劳力、下岗职工,使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