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沭阳县尝试“大户+小户捆绑式”扶贫,既帮助农村贫困户脱贫,又破解农村大户缺乏发展资金的“瓶颈”,获得了多赢效果。
今年初,沭阳县万匹乡大房村郁来池、赵正田、王育干、郁来兵等10户农民,在本村养牛大户王丽的担保下,向农合行申请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到王丽的养<--ADV_CONTENT-->牛场。王丽今年养牛达480头,预计年利润110万元,10户农民可获分红,同时,他们还参加养牛场管理,月工资600多元按月发放。
沭阳县扶贫办高建英主任告诉记者,以前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一些贫困户在拿到扶贫贷款后,往往不知如何使用。而另一方面,一些大户则为缺少发展资金而发愁。为此,县里改变以往的扶贫贷款发放形式,试行“大户+小户”的“捆绑式”扶贫模式,即由贫困户自选本地大户为其拿出脱贫方案,并选好脱贫项目,再由大户为其担保贷款5000至10000元,每个大户可“捆绑”10户以内贫困户。县里还规定,扶贫贷款周期为一年,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可享受财政50%贴息。
沭阳县东小店乡张王庄村孙峰投资创办的纺织品绣品加工厂,承接浙江、苏中、苏南的纺织品外包业务,产品订单应接不暇。可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孙峰的资金周转今年初出现了问题。今年3月份,他为该村周向兵、陈士英、张兴兵等6户贫困户作担保,获扶贫贷款3万元。
“为贫困户担保贷款,他们不仅能放心脱贫,咱的企业也不愁没有发展资金了,而且他们入了股,把企业当作自家的,干起活来也很卖力。”孙峰说。
沭阳县农合行信贷部段晓军告诉记者,前些年发放扶贫贷款,最担心的就是贫困户有了贷款却没有脱贫项目,造成贷款回收率和回报率“双低”,好心办了“坏事”。有了“大户+小户”的“捆绑式”扶贫模式,大户为贫困户撑腰壮胆,不仅提高了到期贷款回收率,更提高了贫困农户平均投资的回报率。
今年1至7月,沭阳县已投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6017万元,受益贫困农户6096户,其中110个大户与955个贫困户实行“捆绑式”扶贫,共担保扶贫贷款478万元,从目前3月期或半年期的还贷情况看,到期回收率、贫困农户平均投资回报率分别达100%和5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