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9月04日07:36 中国畜牧兽医报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就全区的水牛产业发展和科技攻关问题,联合召开了“做大做强广西奶水牛产业专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水牛科研、技术推广等专家共同探讨了体制机制、营养研究、良种扩群和市场开发等问题。鼓励有关部门把广西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努力提高畜牧水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
水牛是一个古老而又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特殊生态畜种。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广西现建有全国唯一的水牛研究所,唯一的河流型水牛原种场和河流型水牛种公牛站。
在广西水牛研究所、广西大学等科研团队的辐射带动下,水牛科学研究和开发取得了3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在水牛良种扩繁技术上取得7项重大突破。与此同时,各级畜牧部门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水牛人工授精技术,2005年起获得历史性突破,水牛品种改良技术全面推开,网络初步形成,年均对30多万头本地水牛进行了品种改良,逐步改善了本地牛个小、头均产奶量低的品质,农民因此受惠,一头可挤奶水牛为农户带来3000元~6000元的年纯收入。自治区科技厅和水产畜牧兽医局还联合推进覆盖26个县(市、区)的“百万改良牛养殖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已新增产值33008万元,新增利税9034万元,助农增收663万元。
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可了广西数十年来的努力成果。针对当前,他们一致认为:奶牛种源不足和产加销脱节是制约广西奶水牛发展的瓶颈。
自2006年4月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在广西召开后,农业部将发展南方奶水牛计划纳入《全国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并陆续出台奶业扶持政策。2006年广西首获国家奶水牛良种补贴试点省区。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也将水牛奶业列入了广西的特色产业。
做大做强广西奶水牛产业,关键是调动科技人员、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农民养殖户的积极性,为此,全区进一步完善扶持机制,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加大体制机制的创新力度,探索市场运作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原则,在资金投入、研发、股份制改革方面创新,多渠道解决投入不足和种源不足的难题,促使科研团队和企业的紧密联系,形成合力。
广西发展奶水牛产业的潜力非常大,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工作思路,希望通过与专家、企业、农户等不同层面的座谈,深入了解奶水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支持全区奶水牛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广西畜牧部门和财政部门加大联合调研,加紧在北部湾经济区内“摆阵布点”,勾勒奶水牛产业化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在去年探索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对龙头企业新增奶水牛进行每头2000元的财政扶持,在良种良法和牧草研发上给予龙头企业更多的技术帮扶,通过“龙头企业+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小区+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养殖户”等形式将养殖、加工和流通联结成一体,广西水牛研究所加快良种水牛扩繁技术研究和种源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良种水牛繁育基地。
为推进奶水牛产业化,还必须高度重视饲养管理,解决营养问题。为此,与会专家建议要在全区各地集中试验攻关,在大量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研究适合南方奶水牛健康需要的营养配方。还要做好水牛乳品的市场开发定位,让水牛奶走高端路线,先供发达地区消费人群,所赚利润反哺经济欠发达的本地奶水牛产业开发,再逐步培养本地消费群体,获取本地的发展后劲。
据了解,广西现有存栏水牛400多万头,其中能繁母水牛180万头。经努力,完全可以在10年左右形成100万头可用于挤奶的杂交母牛群体,届时水牛奶产量可达160万吨~200万吨,只要充分开发酸奶、花色奶、奶酪及其副产品如奶油、乳清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乳制品,该区奶水牛业不但可在时间、空间和质量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可形成年产值超300亿元的一大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