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是全省的肉牛养殖大市,我市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黄牛改良工作,其中,和顺、左权、昔阳、榆社四个县还被列入国家级黄牛改良基地县。祁县被称为 “三晋养牛第一县”。肉牛养殖在本世纪初得到了较快发展,饲养量也在逐年增加,牛肉在肉类产量中比重不断提高。但从去年开始,我市的肉牛养殖场(户)持续减少,一些县(市)甚至出现出售、宰杀母牛的现象。肉牛存栏不断下降,到 2007 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为 22.9 万头,肉产量 25212t ,与 2006 年相比,饲养量减少 9% ,肉产量减少 9% ,对我市的牛肉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分析肉牛饲养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 当前畜牧业普遍存在融资难、征地难的问题。
近年来用于畜牧业上的金融贷款较少,农民启动和发展资金严重短缺,规模养牛户只能是挣一点、投一点、规模扩一点、严重制约了养殖肉牛的发展速度。另外,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原有的养殖场(户)要迁到村外,但是在我市许多地方普遍存在征地难,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发展。
• 肉牛养殖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影响了农户养殖积极性。
肉牛养殖在畜禽养殖中,投入最高,周期最长。农户饲养一头能繁母牛,从怀孕到牛犊出售需要 1 年多时间,利润也就在 800 元左右;一头育肥牛利润为 800 — 1300 元左右。而且对于小养殖户饲养 3 — 5 头成本更高,作为大户养 300 头以上前期投入就需 150 多万元,是一笔较大的投资,一般农户难以承受,何况在往年还有养牛不挣钱的现象发生。对于东山农户繁育小牛,由放养变圈养更是无利可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的不断增加,养牛比较收益下降,影响了农民发展养牛的积极性。
• 封山禁牧,退耕还林以及移民并村等政策,使从事肉牛养殖业者 日益减少,肉牛数量也明显减少。
自从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政策后,不允许老百姓随便放牧 养牛,而且配套政策跟不上,使农户养肉牛加大了饲养成本,影响了老百姓养牛的积极性;随着移民并村的不断推进,人口居住集中,耕地相对减少,饲养肉牛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造成肉牛没有地方饲养,因此好多养殖户放弃养牛而外出打工或转向其它经营,从而导致从事肉牛的养殖业者日益减少。而大规模养殖肉牛数目毕竟只占全市养殖一小部分,肉牛产业要发展还得靠千家万户散养。
综上所述,我市的养牛业要想快速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 认真落实中央 4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养牛实际,进一步完善养牛的扶持政策。
2007 年初,由国务院下发了国发 [2007]4 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 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各级政府应以这一文件为指导,根据各自实际,充分发挥服务职能,为培育主导产业保驾护航,做好后盾。加大对肉牛养殖的资金投入。一是加强肉牛规模化养殖园区水、电、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对有养牛积极性的农户合理安排畜牧养殖生产用地,帮助群众解决一家一户难办的问题,着力为建设养牛小区搞好服务,为养牛户创造宽松整洁舒适的养殖环境,使养殖户在原来的养牛基础上,扩大规模,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在肉牛繁育及育肥大县,政府出资扶持新建或扩建肉牛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衔接产销作用。有了专业肉牛交易市场,养殖户不用东奔西跑,就能在当地买卖肉牛,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触到市场波动的脉搏,为养殖户适时入栏,出栏提供了最快捷的服务,节省了当地养牛户长途运输的费用,有效解决养牛户买难、卖难问题。为养牛户追求利润最大化创造了条件。三是完善农村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采取政府贴息,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养牛户提供贷款,做到以奖代补扶优扶强,鼓励农户大力发展规模化养牛,最终实现我市养牛由大群体小规模到大规模小群体的转变,确保肉牛业发展稳定。四是鼓励养牛户联合起来,建立多种形式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五是建议国家尽快制定扶持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如实行类似奶牛的政策对恢复发展肉牛产业将大有裨益。
• 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牧坡,缓解林牧矛盾。
国家及有关部门应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具体划出一定数量的牧坡,并对于牧坡的具体区域、使用年限、所属问题给予法律保护,而且要实行草地改良、轮封轮牧和划区散养等方式,加快草业发展,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和畜牧业的共同发展。
• 大力推行“龙头 + 基地”、“公司 + 农户”的订单模式,实现零风险、互利共赢。
就我市目前而言,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平遥冠云牛肉集团和中国名牌的云青牛肉集团,年加工生产能力在 6000t 左右,以屠宰 5 头肉牛为 1t 生肉计算,全县年需育肥肉牛 30 万头,且产品供不应求。因此,推行以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订单模式势在必行,公司通过肉牛产销协会、合作社、中介服务等组织,把肉牛养殖场(户)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签定合同,实行订单饲养,确定最低保护价,如市场价高于保护价以市场价收购,这样既确保养牛户的最大养殖效益,又保障企业的牛源供应,从而促进肉牛业健康发展。此外,政府应该坚决关闭不符合国家法律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屠宰场(点),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确保大型牛肉集团充足的肉源,保证正常的生产和销售,实现互利共赢。
• 创建产品品牌,扩大企业规模。
这几年,随着畜牧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通过政府的扶持、引导、市场化运作,畜产品肉牛加工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建立生产基地,逐步走向了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而且要树立和打造名牌战略,积极创建肉牛及其产品的品牌,并通过广告宣传,产品推介等促销活动,提高肉牛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大中城市的高端消费市场。特别是平遥冠云牛肉集团,随着来平遥旅游人数的增加,对牛肉特别是高端牛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牛肉市场前景广阔。
• 推进企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做强做大养牛产业,使其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必须推进企业产业化经营。以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积极延伸肉牛产业链条。如一方面把养牛同发展沼气和蔬菜大棚以及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牛肉精加工,深度开发牛血、牛骨等副产品,提高肉牛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 科技养牛,提高质量效益。
各级政府及畜牧部门必须在科技推广饲养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上下功
夫,解决饲料营养不科学、生长周期长,出栏率低等问题,大力发展玉米、紫花苜蓿等饲料饲草基地,加大玉米秸秆青贮推广力度,为养牛业发展提供足够的优质饲料,提高肉牛生长速度和牛肉品质。
我们应当看到,肉牛业在面临困难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良好的发展机遇。货紧价扬将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肉牛市场的主要特点,现在发展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