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奔腾的雅鲁藏布江,从拉萨驱车179公里就来到享有“西藏江南”美誉的山南。这里温和的气候、丰富的水源和肥美的牧草为山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借助良好的自然条件,勤劳的雅砻人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黄牛品种改良。
乃东县泽当镇结莎居委会的曲珍最近显得特别忙碌,每天清早她都早早地来到农贸市场出售新鲜牛奶。曲珍兴奋地说:“家里的黄牛经过改良,现在的产奶量比以前提高了2倍多,满足自家需求后,还有节余出售,增加了收入,真让人高兴。”
今年以来,山南地区高度重视黄牛改良工作,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认真开展技术培训,黄牛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黄牛改良工作已成为山南地委、行署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据悉,今年,山南地区农牧、农发和各县安排的黄改任务是48929头,走在西藏前列。
为了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念好“牛经”、唱好“牛戏”、多发“牛财”,当前,山南在做好黄牛改良工作方面已形成了目标统一、齐抓共管、上下一心、多措并举的良好氛围。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赵宪忠说,黄牛改良可以提高奶产量、肉产量,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在成为影响群众增收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发展黄牛改良,要注重畜牧业升级,走产业化发展路子,要立足当前、展望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对待黄牛改良,不能只图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要把黄牛改良作为一项致富项目、致富工程,保护和调动好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黄牛改良,促进农牧民增收。
据悉,通过黄牛改良,山南群众的收入大幅增加。隆子县隆子镇扎果村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209.1元,其中黄改收入530元,占24%。通过发展改良黄牛,到了200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874.5元,其中黄改收入1012元,占35.2%。在隆子镇芒措村,记者见到了通过黄牛改良富起来的达杰。达杰全家7口人,有2个劳动力。1997年以前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地,人均纯收入1500元。在镇党委、政府和县农牧部门的引导帮助下,他开始尝试改良黄牛养殖,10年间先后出售改良黄牛30多头,收入10万余元,每年出售酥油、奶渣等畜产品收入10000多元,到去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已达到5800多元,比1997年增长4倍,其中黄改收入占65%。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敢于创新,才能发展壮大。山南地区在黄牛改良工作方面特别强调加强牲畜饲养管理,对今年黄牛改良中配种的、受胎的母牛,实行偏饲、偏喂、偏管,加强冬、春季饲养管理,通过防寒保温、定量补饲、适时饮水和多喂青贮饲料、有营养的饲料等措施,使母牛保持良好的膘情。以草定畜、以畜定草,是改良黄牛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发挥改良牛产奶性能的重要保证。为此,山南高度重视饲料种植,各县坚持“以草定畜、以畜定草”,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加大饲草基地建设,大力推广饲料规模青贮,保证牲畜冬天和春天都能吃上青饲料、有营养的饲料,促进草畜平衡。
同时,山南地区各县坚持“好”字优先,把黄牛改良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对待,认真研究,努力探索稳步推进黄牛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黄牛产业加快发展、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南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紧研究制定本地黄牛改良工作的长效机制,力争用三年的时间走出一条符合山南实际的黄牛改良工作新路子,促进农牧区发展有大的转变、面貌有大的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