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户都知道罗非鱼好养,一般的池塘加上普通饲料,不需要太多照顾,就能获得不错的产量。但是罗非鱼要想出口创汇,就要遵循更严格的养殖规范,才能通过出口检验。近日,广西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项目《出口型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示范》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的测产验收,成鱼在半年时间里平均体重达600~800克,亩产达823.08公斤,苗种雄性率达97.8%,大大超出预期指标。
健康养殖树立规范
据了解,近几年,国际市场对罗非鱼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仅美国对罗非鱼的年消费量就约有10万吨,我国生产的罗非鱼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广西作为国内的罗非鱼主产地之一,目前拥有的出口型罗非鱼加工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但广西本地产鱼远远填不饱这张“大嘴”。2007年广西加工出口罗非鱼原料鱼5万多吨,但是属于广西本地生产的只有3万吨左右,其余主要从广东购进。
罗非鱼要出口,主要过的是药物残留检验关。目前广西罗非鱼产量不少,但是要“游”到国际市场,就要研究如何让罗非鱼不生病、少用药的养殖技术。2006年,广西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北海、那马等地的养殖场,对出口型罗非鱼养殖技术开展研究。3年之后,项目终于解决了罗非鱼健康养殖的技术关键。
鱼儿抗病赢在良种
罗非鱼要抗病,体魄就要强健,因此培育优良的鱼苗十分重要。在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的罗非鱼繁育基地,技术人员正在把一批肥硕的尼罗罗非鱼捕捞上岸,这些“高龄产妇”将被淘汰。为了保证苗种的健康,“产妇鱼”一般两年一换。为了避免品种混杂,技术人员每天都会给种鱼“体检”,“工作量非常大”。
目前市场上的罗非鱼苗,基本都是由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而来的奥尼罗非鱼。听说雄鱼的生长速度比雌鱼更快,记者就“罗非鱼喂避孕药来‘变性’”的坊间传闻请教了水产专家。专家笑言:“没有这回事,因为绝大部分奥尼罗非鱼一出生就是雄性,根本用不着再用激素去‘变性’。” 据介绍,今年3月20日至9月20日,项目组繁育了鱼苗8210万尾,雄性率达97.8%。
“食住行”皆有讲究
罗非鱼要“健康成长”,“食住行”都有讲究。记者看到示范养殖场碧波粼粼,闻不到任何异味,跟普通鱼塘中的死水有很大不同。原来,这里的塘水是抽取地下水而来,等于是“井水养鱼”。为了保持水质清澈,每半个月左右还要加新水。
除了新鲜水,这里的罗非鱼还能享受到大型增氧机带来的新鲜空气。池内的“居住环境”也很宽松,每亩池塘仅放养1500尾左右的成鱼,密度比普通的养殖方法大大降低。
鱼食除了人工饲料外,还有“加菜”——青饲料,让营养搭配更加全面。为了不让残余饲料污染水质,饲料的投喂量一般只让80%左右的鱼吃饱。
罗非鱼生病一般不用药,以免药物在鱼体中残留。调节养殖水质、控制放养密度、投喂营养饲料……这些手段都能使鱼“身心”健康,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健康养殖不仅使鱼体无污染,连养殖过程都要实现环保:养殖产生的废水经有益生物净化后排放入江河;残饵和污泥等废渣经淋洗晒干后作农家肥;增氧机等机械选用低噪声设备;池塘堤岸种植花草,实现养殖场与环境的和谐。
罗非鱼产业有待做大
北海的出口型罗非鱼示范养殖场,时下的塘边收鱼价就达到了10.6元/公斤,刨除7.2元/公斤的成本,每公斤鱼净赚3.4元,整个养殖场半年间的收入就超过百万元。《出口型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示范》这一项目的成功,解决了提高产苗率和成鱼健康养殖控制等技术关键,为广西完善和建立出口型罗非鱼产业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目前建立罗非鱼产业链的关键还在于资金,我们建议投资小、鱼塘少的养殖户专门做繁育;中等投资、有一定渔场的养殖户专门养鱼苗;实力雄厚的养殖大户则可以养成鱼。这样每个环节仅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即可出品,风险降低,资金周转也快,能够使整个养殖链形成良性循环。”水产专家对广西的罗非鱼产业链作出了如是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