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有关部门开展肉食品安全检查时发现,承担定点菜牛屠宰任务的城南屠宰场内,除了少数屠宰户外,几乎所有牛肉都有不同程度的注水。这种情况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立即集中整治。国庆假期以来,市场上注水牛肉已少有踪影。
为何会产生注水牛肉,如何才能彻底杜绝市场上注水牛肉再次出现?记者进行追踪采访认为:整治注水牛肉需要长效机制。
“大家都注水,不注水牛肉卖不掉”
9月26日凌晨4时,记者曾随肉食品检查组前往城南屠宰场。现场的情况令人吃惊:肉架上的牛肉几乎都是湿漉漉的,有些甚至在滴水。
当记者询问为何要给牛肉注水时,屠宰户回答:市场上注水牛肉很普遍,不注水的牛肉在价格上没办法与注水牛肉相竞争,很难卖得掉。据介绍,注水牛肉的批发价是15.8元/500g,市场上零售价格在17元—19元/500g不等,而不注水的牛肉批发价是19元/500g,最少要卖到20元/500g。一家屠宰户肉架上的牛肉明显与其他不同,记者询问了解到,这是专供给特定销售户的,不能注水,批发价为19元/500g,明显高于注水牛肉。
了解牛肉市场必须要了解屠宰情况。2008年以前,我市的菜牛屠宰是分散的,市场上注水牛肉一度非常普遍。为加强监管,2008年初实施了菜牛定点屠宰,集中检验检疫,对定点屠宰的牛肉实施挂牌销售,作为不注水牛肉的标志。其后,有超过80%的屠宰户进入城南屠宰场,市场上注水牛肉现象明显好转。
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屠宰场检验检疫停止了,注水牛肉这才死灰复燃。至于为何停止检验检疫,屠宰场表示“不好说”。检查组有关人士说,实施菜牛定点屠宰就是为了杜绝注水牛肉,如果定点屠宰场依然搞注水,那么定点屠宰就失去了其本来意义。
整治注水牛肉,怎样保长效?
国庆假期之后,记者在多家菜市场上发现,牛肉销售户都挂上了一个绿色的小牌子,说明牛肉来自城南定点屠宰场,表示没有注水,且价格都在20元/500g以上。根据感官判断,这些牛肉的确没有注水,因此,消费者对其价格也表示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在发现注水牛肉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对菜牛定点屠宰和注水牛肉问题进行整治,要求城南屠宰户一律停止注水行为,再次明确挂牌销售。经过连日督察,整治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市场注水牛肉少有踪影。
注水牛肉为何屡有抬头,难以禁绝?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客观上,定点屠宰场管理比较薄弱,相关部门日常只能做到有举报才查,给不法商贩可乘之机;此外,我市迄今还没有一支专门的屠宰管理执法队伍,屠宰、检疫、流通、消费环节监管职能分散,难以集中;观念上,一些消费者不够理性,使价格相对较低的注水牛肉占有一定市场。
针对上述问题,有关部门正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争形成监管的长效机制,包括各职能部门、单位联合集中整治、加强检验检疫;要求所有超市、集市、商场以及集体伙食单位必须从定点屠宰场采购牛肉,严格索证索票制度并挂牌销售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