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16日就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回答记者的提问。
一、为什么要制定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临时管理限量值?
10月7日,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公告,确定了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即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毫克/千克,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毫克/千克。
制定临时管理限量值是在当前“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应急状态下采取的一项行政控制措施。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保护人体健康,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禁止人为添加三聚氰胺。
制定临时管理限量值首先要严禁人为添加;其次是确保在该限量值水平下生产的乳与乳制品对健康是安全的;第三是考虑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带入到食品中微量三聚氰胺的因素;第四在制定临时管理限量值过程中,参考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应管理措施,并与相关国际组织进行了磋商。
二、环境中三聚氰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聚氰胺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在塑料、涂料、粘合剂等行业广泛应用,三聚氰胺是某些农药和化肥的原料和代谢产物,也是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估计和我国已有检测结果,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作的食品餐具在与食品接触时会有微量的三聚氰胺迁移出来。因此,三聚氰胺在环境中存在,这些因素均可导致食品中可能含有微量三聚氰胺。
三、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的原料乳能满足不同乳和乳制品的生产吗?
根据现有资料,如果仅从环境和食品包装材料等其他途径带入三聚氰胺,原料乳中的三聚氰胺含量不会超过限量值规定。乳品生产企业在收购原料乳时,应加强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和控制,考虑原料乳的用途,针对不同类别奶制品的限量值规定,选择符合产品要求的原料乳用于生产加工。
四、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将如何处理?
公布限量值后,乳与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质量安全要求,凡不符合限量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并按要求销毁和无害化处理。已上市的产品,生产企业有责任进行自检,超过限量值的,企业要主动发布信息,并采取召回、下架、退市并按规定退货和退款等措施,确保产品安全。各级监管部门要依法对产品进行监督和抽查,发现不符合限量值要求的产品,要依法追究生产企业法律责任。
五、三聚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临床调查发现,三聚氰胺对人体的影响是有可能在泌尿系统形成泥沙样结晶或结石。如果摄入的三聚氰胺量大、时间长,可能会在泌尿系统如膀胱和肾脏形成泥沙样结晶或结石。由于婴幼儿生理结构和饮食结构与成人明显不同,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对不同人群健康的影响也不同。婴幼儿比较容易引起泌尿系统结石,而成人摄入三聚氰胺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很小。
六、如何评估食品中三聚氰胺对健康的影响?
评估三聚氰胺对健康的危害,必须考虑人群每天的耐受摄入量(TDI),这是国际上通用的针对食品污染物而制定的人群安全摄入量限值,其含义是指“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低于此水平的污染物,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做法是用动物试验得出的安全剂量除以安全系数(通常为100)来确定人群的每天耐受摄入量(TDI)。三聚氰胺对动物安全剂量是63毫克/千克体重,人群的每天耐受摄入量(TDI)应为0.63毫克/千克体重。为了更大程度地保护人体健康,我国专家将TDI降低为0.32毫克/千克体重。
假定成人、儿童和婴幼儿的体重分别为60公斤、20公斤和7公斤,成人、儿童和婴幼儿每人每天三聚氰胺的摄入量分别不超过19.2毫克(0.32毫克/千克体重×60千克体重)、6.4毫克(0.32毫克/千克体重×20千克体重)和2.24毫克(0.32毫克/千克体重×7千克体重),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