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一个新兴的畜牧业大省。近年来,结合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中原肉牛肉羊产业带开发,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规模种草为重点,以培植牧草加工企业、规模牛羊场和牧草经纪人为载体,大力实施引草入滩、引草入园、草当粮种、草畜配套、草企结合工程,农区草业发展呈现出数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成效日益显著的良好态势。
一是草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截至2007年底,全省累计种草保留面积410.6万亩;山地种草108万亩,平原区(包括黄河滩区)种草302.6万亩;一年生牧草248.2万亩,多年生牧草162.4万亩;规模种草64块、面积923200亩,1000亩以上规模种草38块,面积795000亩。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区和浅山丘陵区规模种草、农区草田间作套种的种草区域布局。二是草业产业化初具雏形。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建秸草加工厂(公司)29家,年生产能力达40万吨,产品包括草捆、草块、草颗粒、草粉等,成为上海光明、四川新希望、广东温氏集团等养殖企业重要的饲草饲料调剂基地。
我们的主要做法:一、认真制定规划,科学指导农区种草和草业产业化经营。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河南省草地建设保护项目规划”。根据黄河滩区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按照“滩内种草、滩外养牛、集中挤奶、城市加工”的思路,我们制定了《河南省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建设规划》,规划区包括黄河滩区的25个县(市、区),计划种草150万亩。其中今后5年内要新建优质牧草生产基地20万亩,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的牧草加工厂5个。
二、强化组织领导,为农区种草和草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省将农区种草纳入目标管理体系,每年与省辖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加大督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在每年春秋种草季节,省里都组织若干督查组分赴各地督导,并适时通报工作进度,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三、实施优惠政策,为农区种草和草业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行财政补贴。对连片种草1000亩以上的给予草种补贴,购买大型铡草机、牧草收割机械享受农机补贴。二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南阳唐河县抓住实施退耕还林的契机,林下种植牧草14万多亩。新乡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秸草加工,全市秸草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家,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成为上海牛奶集团的饲草“定点采购中心”。
四、狠抓典型示范,为农区种草和草业产业化经营标航引路。着力抓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总结推广了三门峡市“立草为业、草畜互长、拉长链条、用销兼顾”发展人工草地,郑州市和洛阳市“引草入田、引草入滩、滩内种草、滩外养牛”发展规模种草等典型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农区种草和草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开展。二是以项目建设为示范带动发展。几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实施了冬牧-70黑麦等牧草种子繁育基地项目、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和建设项目、飞播牧草项目、黑麦草育草基金项目等草地项目,有力带动了全省草业的快速发展。三是狠抓牛羊规模养殖,推动农区草业发展。积极引导专业户转变生产方式,由散养向养殖小区集中。截至2007年底,全省发展规模奶牛场(户)8219个,规模肉牛场(户)39290个,规模养羊场(户)143203个,奶牛小区315个,肉牛小区389个,养羊小区269个。
五、建立健全草业组织结构,为农区种草和草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坚强保障。河南在全省18个省辖市、159个县区分别成立了以技术推广职能为主的饲草饲料站(或与畜禽改良站合署办公),在6个草地分布较为集中的省辖市设立了草原监理中心,建立了草原生产力动态监测定位监测站点13个,成立了覆盖全省教学、科研、推广及经济实体等单位的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饲草饲料分会,并举办了河南省饲草饲料专题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