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仅仅过了10天,高邑县振增养牛场就与君乐宝集团签订了鲜奶收购协议,该场鲜奶日产日销,供不应求。可是每天还是有蒙牛、伊利、三元等大型奶业集团前来联系购奶业务。近日,该厂又投入600多万元启动了占地60余亩的奶场扩建工程。经理刘振增靠多年以来恪守的“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的理念,不仅使自己的养牛场摆脱了风波影响,而且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分经营换来金字招牌
今年45岁的刘振增是高邑县曹留村农民,1996年他从两头奶牛发展养殖开始,十几年来只认一个理:做生意就得讲诚信。
最初,他每天自己去卖奶,因是纯奶所以吸引来很多人,每天都有抢不到手的,于是一些人就向他订奶。有一次,因为当天产的奶与订单相比差三斤,为了满足供应他妻子自作主张往奶里掺了一瓢水,刘振增得知后非常生气,当着妻子的面一脚把满满一桶奶踢倒在屋中,然后挨家挨户向订奶户道歉。靠着他的老实本分,百分百的纯奶销售,使他在当地树起了招牌。
后来,他的奶牛养殖逐渐形成一定规模,一些商贩开始到他这里进货到四周乡村零售。为维护自己鲜奶的信誉,对贩奶商贩的人品、销售地点和销售方式刘振增都要进行详细的考察,密切关注自己鲜奶流入市场的每个环节,他经常让自己的亲戚朋友到街头买回一份自己生产的鲜奶,带回厂中检查,利用这种方式对零售商进行暗访,检查其是否掺杂使假。有一次还真让他查出了问题,有个姓张的零售商为了挣钱向奶中掺水,刘振增当即停止向该零售商供奶。虽然他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客户,但刘振增认为这种见利忘义、投机取巧的行为,绝不能和他的养牛场沾上关系。
多年来,一直与刘振增保持着业务关系的君乐宝集团奶源部林部长,对他养牛场的鲜奶信赖有加,每次只要刘振增的鲜奶送到,他都要买上两公斤鲜奶,带给家人喝,“老刘是老实人,对信誉看得也很重,他的牛奶我放心。”的确,刘振增诚信经营树起了金字招牌,只要提到他,业内人士都会竖起大拇指。
严格管理换来过硬质量
刘振增养牛场的条件并不算好,挤奶设备并不算先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追求高质量却没有改变,坚信“严格管理出质量”。从进饲料到防疫、挤奶各个环节,刘振增都制定了明确的质量责任目标和奖惩办法,设立专职质检员,全程质量跟踪检测,凡是他认为可能存在问题的鲜奶绝不允许出厂。
2005年秋季,养牛场有三头奶牛因生病注射了含有抗生素的药物,按规定病牛所产鲜奶应全部掩埋,可是由于挤奶工的疏忽,把这三头牛也牵到了挤奶机上,挤完后才发现这一疏漏,立即向刘振增作了汇报。刘振增果断将当天挤的3吨多牛奶全部进行了掩埋,并对该职工做出扣发当月工资的处罚。
刘振增对职工严格管理,就连家人亲戚也一视同仁。在挤奶环节上,刘振增有硬性规定,对前三把可能带菌的奶要坚决扔掉。2006年,在厂里打工的一位本家叔叔,为了增加牛奶产量,不顾挤奶监督员的阻拦,把前三把奶也挤进了鲜奶中,刘振增知道后,不讲情面地把他这个叔叔辞退了。结果大年初一,叔叔硬是不让刘振增进家给自己拜年。
养牛场的会计算了一笔账,自2001年办起养牛场到现在,刘振增因担心奶质可能存在问题而掩埋的鲜奶加起来怎么也不下40吨,仅此一项,刘振增就减少收入10多万元。但刘振增有自己的一笔账,高质量的产品为他打开了市场,赢得了客户,这才是最大的收益。如今,他的鲜奶不仅日产日清,价格也明显高于同类厂家。
追求经济效益绝不能丧失社会责任
从两头牛起步到现在拥有500多头奶牛的规模养殖,从自己上街亲自卖奶到乳品企业主动上门收购,刘振增的养牛取得了成功,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自己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不光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得益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在政策、资金上给了他宝贵的支持,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支撑他的事业越做越大,“做人要知恩图报,不能只盯着钱,追求效益绝不能丧失社会责任”。他觉得生产高质量的牛奶就是对社会的最好回报。
2004年初,一个外地推销员找到刘振增,提出用他的饲料喂牛,能使牛产奶量增加提高蛋白含量,还有若在牛奶中加入他的“添加剂”再配上水,牛奶的品质不但不降还能提高,并说有地方已经在用了,刘振增当场拒绝。一些亲戚朋友也劝他别那么固执,想些办法多挣点钱,他斩钉截铁地回答:“牛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广大消费者的生命线,我绝不做坏良心的勾当!”
多年来,刘振增经常遇到上门搞推销的人,有的说用他的饲料能提高产奶量,有的说往牛奶中加入他的东西能提高奶质……他都严辞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