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春节前东北玉米市场经历了两个月时间的大跌,但鉴于南方销区生猪养殖业明显受挫,东北多数农民玉米留存量同比偏高等因素的客观存在。因此,预计从目前至春耕前,东北玉米市场仍有可能出现一轮相对明显的向下调整行情,特别是今年春季当地气温偏高趋势下,节后东北农民卖粮高峰同比可能将有所提前。
分析影节后东北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如下:
其一,节后东北产区玉米将再次迎来上市高峰期。据了解,截至到目前为止,东北多数产区玉米市场购销仍未恢复正常。初步预测,农民大批量卖粮需待农历十五之后,在未来1周左右时间里,部分贸易商也会随行就市展开新粮收购,眼下辽宁农民留存量约占其产量的65%左右,吉林在60%左右,黑龙江在50%—60%,内蒙古在60%—65%,该比例同比明显偏高20%—30%。由于天气很快转暖以及备春耕变现需要,预计后期东北农民玉米出售积极性较高。
其二,春节后东北农民卖粮心态值得关注。一方面,往年东北农民一般要经历卖粮四部曲。随着春节气氛的散去,近期当地市场将逐步迎来最后一个玉米上市高峰,该期间,农民至少要卖出手中留存玉米的30%左右,用来购买种子及农用物资。因为每年3——4月份是其变现购买春耕物资的卖粮高峰期,特别是3月中旬以后,4月下旬至5月份初是春播关键期,具体变化视每年该阶段天气而定,但一些农民仍希望将手中质量较好的玉米卖个好价钱。
由于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东北产区收购主体数量一直严重不足,这导致当前多数农民玉米留存比例同比偏高10%—20%。据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在经历了节前大跌行情后,东北部分农民卖粮心理不平衡,但在春耕及天气趋势的双重压力之下,初步预计3月份东北产区将再次迎来卖粮高峰期,价格应趋弱。另一方面,天气偏暖,东北部分农民批量卖粮有望同比提前。在未来两周里,东北部分产区将逐步回暖,昼夜温差整体呈缩小态势,这不利于后期当地农民玉米的保管与储存,特别是进入2月下旬以后,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回升,可能会导致农民部分玉米库存出现霉变或品质下降的现象,进而影响其卖粮心态。
其三,从需求面来看,一是节后东北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动态变化。据了解,今年春节后多数深加工企业重新开秤收购玉米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农历十五,经过节日期间的开工消耗,目前一些加工企业玉米库存较节前出现了明显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后期加工企业玉米收购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加工效益;二是储备粮收购计划,据悉,截至到春节前为止,黑龙江储备玉米收购量已达到了35万吨—40万吨,不足其第一批计划的50%,因此,节后储备玉米收购对东北部分地区玉米价格将起到较强的筑底作用;三是贸易商收购心态。随着东北产区最后一次农民卖粮高峰的来临,一些贸易商收购心理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经过春节前长达2个月的季节性向下大调整行情之后,其认为后期价格继续大跌概率不大了,分批、逢低、择质收储心态有所抬头。
最后,雪灾对节后南方玉米消费拖累效应将逐步显现。受运输及需求面的共同影响,近期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玉米价格呈涨跌互现态势,其中上海地区东北玉米站台价为1850元/吨左右,广东港口成交价为1820元/吨左右,均较节前每吨走软了10元—20元;四川成都地区东北陈玉米站台价为1920元/吨左右,进厂价为1940元/吨—1950元/吨,走高了20元/吨。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前大面积雪灾对南方饲料养殖业不利影响将逐渐暴露在市场面前,并极大拖累整体玉米消费量下滑,届时价格可能会出现区域性明显振荡。截止2月初止,南方多数重灾区仔猪死亡率高达3—6成,部分散养户仔猪死亡率达到100%,育肥猪和种猪也有一定比例的死亡,一场雪灾打乱了南方销区生猪养殖业的正常恢复进程,初步预计若想达到正常恢复至少要延迟3—5个月。
总的来看,鉴于东北产区节前仍未完全调整到位及南方饲料养殖需求受阻,节后东北玉米市场仍可能延续向下调整走势。值得市场注意的是,天气因素可能会打乱该调整节奏。一方面后期天气因素可能会促使部分东北农民加快卖粮步伐,打压收购价;另一方面则是影响2008年玉米春播的展开。同时,春节前突如其来的雪灾令南方畜禽养殖业损失巨大,供应大幅减少将拉动节后禽苗和仔猪价格迎来新一轮上涨,但存栏量阶段性减少也将明显拖累玉米消费水平。我国东北玉米主产区将逐步进入春耕前的上市高峰期。未来1—2个月我国玉米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东北玉米价格有继续向下调整空间。但同时南北产销区也将呈现出一定的分化格局。未来几个月里东北产区农民玉米库存水平、卖粮心态变化、春耕前后天气趋势及国内养殖业恢复情况均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