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寒意渐浓,记者日前却在泾源县大湾乡尚坪村养牛户牛治安的牛舍里感觉温暖如春,5头牛耳朵上佩戴着防疫牌,正在干净整洁的暖舍里慢悠悠地嚼着苜蓿。泾源县推行繁育良种化,饲草多元化,牛舍标准化,念活了草畜产业的“致富经”。
泾源县是自治区确立的肉牛产业发展核心区,在经历了养牛业大起大落之后,目前该县摒弃了落后的传统养牛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以改良土种黄牛,让牛吃“套餐”、住“宾馆”、建“户口”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养牛新路子,黄牛产业真正挑起了泾源县农民增收的大梁。良种繁育是肉牛业产业链的源头,泾源县已建设黄牛冷配改良点52个,黄牛改良覆盖11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年冷配改良黄牛1.8万头,肉牛良种率达88%,居全区之首,畜群结构趋于合理。今年全县压缩冬小麦面积50%,以饲料玉米、紫花苜蓿、复种禾草为重点,促进饲草料的多元化,有效解决了季节性饲草短缺问题。六盘山镇什字村养牛大户伍国强尝到标准化养牛的甜头后,他说:“标准化砖木结构的暖棚牛舍,冬暖夏凉,便于消毒,牛生病少易上膘,我现在养牛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泾河源镇南庄村养牛、贩牛大户兰生金依靠本村养牛园区规模短期育肥养牛,今年已出栏10头牛,收入5万元,现存栏30头。
科学化养牛让泾源县黄牛产业 “牛气冲天”,年初不到两个月,政府投放基础母牛近3000头,农民自购良种黄牛7000多头,修建牛棚2000余座,新建青贮池1600座,盘活了2个养殖园区,成立了一个县级、7个乡级、10个村级养牛协会。目前,全县黄牛饲养量在去年11.5万头的基础上增加至12.5万头,顺利实现了人均一头牛的目标,年底人均牧业收入可达560元以上。(记者 李志廷 谢国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