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月14日电 (杨世智) 甘肃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在兰州举行,四星级饭店里,来自甘肃环县孟家寨村的省人大代表宋西宁,谈得更多的是如何养羊,述说他的“羊官经”。 2003年,20岁的宋西宁,用东借西凑的8万元钱,从辽宁引进了50多只优质绒山羊。宋西宁梦想着用养羊取绒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年,通过卖种羊和山羊绒,他从每只羊身上赚回了1200元,“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村里的许多乡亲看到养绒山羊能致富,纷纷开始改养牛为养绒山羊。随后,随着中央政府减免农业税、发放农机具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出台,孟家寨村的“养羊热”也迅速在左乡右镇乃至全县热起来。为此,该县专门提出了发展绒山羊的产业计划,引导农民“把草当粮种,把羊当猪养”,希望未来数年全县苜蓿种植能够达到200万亩以上,绒山羊存栏数达到200万只以上,使全县的绒山羊养殖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只绒山羊一年能产两斤绒,可以预见到这是一个多大的产业。”宋西宁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憧憬。
然而,市场的波动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却让他不得不对未来进行重新思考。去年以来,山羊绒价格由每500克下降了50元左右,有的人养绒山羊赚钱,有的人则开始亏本。
宋西宁认为,原因在于养殖户们还没有从刚进入市场初期的“跟着感觉走”转入“跟着市场走”。“羊怎么养、怎么打开销售渠道、如何控制疾病,所有养殖户都各顾各,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服务体系,也看不清楚市场趋势。一个字,就是太‘散’了,跟不上市场的节奏。”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的引导能力,通过市场进入良性循环。但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农民不行,我建议政府部门从资金、政策、服务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宋西宁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昔日的种田能手变成现在的市场能手,让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能够正确判断市场、能够抵御市场风险,最终能够通过市场赚钱。”
“一个产业的兴起,那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宋西宁说。在此次甘肃“两会”上,这位‘8O后’的农民代表提交了一份关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建议,希望以此来推动当地养羊业的发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