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母牛产后经过12小时胎衣尚未全部排出,即称为胎衣不下。
(1)病因。干奶后期日粮中钙和磷的含量过多,能量和蛋白质过度缺乏,硒、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不足,子宫内膜炎、胎盘炎和胎儿过大。
(2)预防。①奶牛临产前2周~3周,应适当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降低钙的水平。②产前1周对年老体弱及有过胎衣不下病史的牛,肌肉注射一次维生素D3。③母牛产后立即静脉注射25%葡萄糖500毫升,20%葡萄糖酸钙300毫升~500毫升。
(3)药物治疗。①土霉素2克或金霉素1克,用生理盐水500毫升溶解后注入子宫。②用“垂体后叶素”50国际单位~100国际单位,肌肉或皮下注射,也可用催产素100国际单位,麦角新碱6~10毫克,皮下或肌肉注射。③可试用0.5%黄色素50毫升~100毫升,含糖盐水1000毫升~2000毫升,静脉注射。
(4)手术剥离。用0.3%高锰酸钾洗涤和消毒奶牛外阴部,术者左手握住外露胎衣,右手顺阴道伸入子宫,寻找子叶,先用拇指找出胎儿胎盘的边缘,然后将食指或拇指伸入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之间,把它们分开。剥离完毕后,用土霉素粉3克~4克溶于生理盐水300毫升中,一次灌入子宫内。每天或隔日一次,直到阴道分泌物干净为止。
如何防治子宫炎?
子宫炎常呈现慢性经过,虽发病率高但是死亡率不高,是导致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1)症状。患牛拱腰举尾,努责,排出污秽的黏稠物,屡配不孕,较重的病例子宫下垂。直肠检查有的子宫壁薄厚不均,子宫角粗大且明显增长。一般病例发情无异常,直肠检查卵巢的排卵情况正常。
(2)病因。胎衣不下;人工授精和助产过程消毒不严,产床环境污染;营养不足。
(3)预防。①加强奶牛干奶期饲养管理。精饲料喂量3千克~4千克,青贮饲料15千克,优质干草自由采食,防止母牛过肥。②产后随即注射催产素50单位,间隔6小时~8小时再追加一次。③在配种、助产的过程中要严格消毒,保持产房环境的清洁卫生。④日粮要平衡,饲料营养要全面,特别是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的添加量要充足。
(4)治疗。①分娩后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毫升,20%葡萄糖500毫升,葡萄糖酸钙25克,一次静脉滴注。②产道有损伤,应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疗法。③子宫有污秽物排出时,配制1%盐水或1.5%碳酸氢钠溶液1000毫升左右,加温至40℃,注入到子宫体内,取土霉素3克~4克,生理盐水300毫升注入子宫内。隔日一次,直到阴道分泌物清亮为止。
如何防治奶牛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的一种常见代谢疾病。当奶牛产犊后或产奶高峰期饲喂精饲料过多时,瘤胃趋于乳酸发酵。乳酸的酸性较强,会使瘤胃pH降低至6以下。在正常情况下,瘤胃中产生的乳酸会被立即转化为丙酸,因而瘤胃中无乳酸累积。但在精饲料饲喂量突然增加时,乳酸会在瘤胃中大量累积,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导致血液的pH随之降低,奶牛出现乳酸中毒,严重的会造成奶牛死亡。慢性瘤胃酸中毒,奶牛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呆滞、拉稀、产奶量下降等。
一般情况下酸中毒的迹象主要表现为:反刍减少;牛蹄壳上出现棱层,出现蹄病;奶牛干物质采食量降低;跛行牛的头数增加;奶牛粪便变稀;奶牛乱吃垫草等杂物。
预防。用非粗料来源纤维饲料代替部分精料,如使用大豆皮等高能量的纤维性原料代替部分谷物,使用过瘤胃淀粉含量高的精料提高日粮内优质粗饲料的比例;粗料不要铡得太短,使用缓冲剂和添加剂、缓冲盐和酵母培养物;避免日粮更换太快,饲喂全混合日粮;抓好围产期瘤胃功能适应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