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初五凌晨五点,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傅开菊与她的20多头牛已出现在山野里。
年过半百的傅开菊,在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是个响当当的养牛大户。前些年,傅开菊与丈夫项开庆在离村子10多华里的山野里开辟一个“山厂”,租了一片山场,山上种了300多亩毛竹,竹下养了
20多头牛,收入颇丰。“每天凌晨五点钟放牛是雷打不动的。”夫妻俩虽起早摸黑忙活,但其乐融融。
谈起从养猪到养牛的转型,傅开菊说:“前年猪价大跌,去年改行养牛。牛比猪好养,风险小,成本低。牛几乎不会得病;养牛不用喂饲料,山上田里有牛吃不完的‘美味佳肴’。”
与牛一起的时日长了,傅开菊掌握了与牛交往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为记清每一头牛,傅开菊在牛的臀部位置用红漆写上阿拉伯数字。傅开菊介绍,牛跟人一样,从眼睛能够察觉牛的心情,高兴时牛眼睛是有神的,滴溜溜地转;不高兴时眼睛无神,眼珠翻白;伤心时,牛眼泪汪汪。
“我种了上百亩水稻,几乎不用买化肥,全用牛粪加稻草。剩余的还可为毛竹下肥。”傅开菊高兴地谈她化废为宝的经验。
今年是农历牛年。采访中,傅开菊多次提及,养牛前景好,一头牛少说可卖三四千元。今年打算再买10多头牛,扩大养殖规模。她胸有成竹地说:“我牛年定要发牛财!” (项华宗 谢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