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华亭县牛产业已逐步“牛”起来,目前牛存栏已达12.45万头,成了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源泉。但牛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困难,影响产业提质扩容和农民增收,主要是产业发展步伐缓慢,链条短,效益未达最大化。对此,华亭县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大力发展养牛小区,走规模化、集约化养牛路子,让牛产业真正成为强县富民的力量源泉。
规模优势显了 带动作用强了
西华镇西塬村是华亭最早发展肉牛集中养殖的村之一。2007年末,西塬村牛存栏1356头,种植牧草1200亩,建成黄牛改良冻配点一处,有了坚实的养牛基础。2008年,西华镇采取世行贷款、政府配套、群众自筹等措施筹资120万元,在西塬村集中8户养殖大户修建占地12亩的肉牛养殖小区,建成养殖大棚8座80间1200平方米,容牛量240头,并配套了管理区、沼气池、氨化池、草棚以及水、电、路等设施,该小区当年出栏商品牛500头,收入200万元。在养殖小区,规范管理、科学育肥、集中防疫、批量生产、订单销售……规模优势集中凸显,该小区成了群众发展牛产业的“典范”,相当一部分散养户都想将自家牛放进养牛小区喂养,实现快速育肥,卖出高价。2008年底,该县新建养肉牛小区4个,养猪小区8个,新增种草1.5万亩,牛饲养量达到12.45万头,出栏4.5万头,实现产值1.4亿元。
经营机制活了 产业效益高了
早春的华亭大地,寒气尚未消退。神峪乡吉家河养殖小区牛棚内暖意融融。纳入小区统一育肥管理的养牛大户白兴明说,“小区养殖就是好,去年入驻小区以来,经手出栏肉牛60多头,已经挣了2万多元。”去年建成的吉家河养殖小区总投资100万元,扶持养殖大户新建温棚牛舍8座1000平方米,配套建成区间道路、消毒室、草料室、饲管室、防疫室和良种冻配点,修建“一池三改”沼气池,接通自来水,基本建成了现代化养殖小区。小区以养殖大户为主体,主要喂养带犊的母牛和小牛、瘦牛,快速育肥后立即出栏,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参与,组建养殖协会,为养殖户提供销售信息和畜病防治、快速育肥等技术服务,养殖户快速灵活地掌握市场信息,联合起来养牛贩牛,资金周转迅速,有效化解个体养殖风险,形成了“繁殖+育肥+贬运”的经营模式。目前,该小区户均育肥肉牛15头,已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
科技投入多了 育肥出栏快了
策底镇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内采取“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建成了占地10亩的养牛小区,新建牛棚8座56间,配套了管理房、沼气池、氨化池等设施,去年底该小区牛存栏达到160头,出栏80头,创收24万元。建设中,该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为农民养殖肉牛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制订技术操作规程,举办养牛技术培训班,帮助、教育养殖户掌握科学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等知识,在育肥中实行配方饲料喂养,畜粪日产日清,畜病实行定期监管,实现了生产管理标准化、无公害化,达到了农民增收、园区发展、财税增收,当地农民新编了顺口溜:肉牛住着温暖棚,吃的全是营养料;耳朵戴着明信片,六腑健康赚大钱。据小区养殖户蒲兴明介绍,在养牛小区实行科技养殖,出栏时间较分户散养提前20多天,并且所产牛肉鲜嫩,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