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随着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目标的提出,作为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农村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多项政策也纷纷指向农村消费市场。 那么,农民消费能力到底有多大?消费意愿有多高?哪些政策最 ,记者走访了这3个县的4个镇、8个村,对30个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并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举办座谈会的方式,对农村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从今天起,本版将分两期刊登调查报告,敬请关注。 绵绵的春雨中仍有些许寒意,田野里黄灿灿的油菜花却热闹地盛开了。翻地育秧尚有时日,看着已接到家门口那根擀面杖般大小的自来水管,45岁的彭凤妹正为要不要买洗衣机发愁。 “去年底通了自来水,村里六成以上的人家都买了洗衣机,儿子也谈对象了,现在不买,年底他结婚的时候也得买。”这位家住江西省安义县东阳镇徐埠村彭家村小组的妇女盘算道,“前段时间听说,农民买洗衣机还能得13%的补贴。不知道县里有没有这样的好政策?” 一周的调查中,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到村民打起这样的“小算盘”。 农民消费意愿有多高? 农民收入增长,消费欲望增强 农民确实比往常更愿意花钱了。 这是在实地调查中,记者最明显的感觉。而让农民愿意花钱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这是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强农惠农结出的硕果。 在江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特别是省会南昌,直接受惠于城市经济的辐射和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500元以上,2008年达到5774元,增幅为14.7%。 在离县城40多公里的进贤县二塘乡鹿塘村,51岁的胡文华正筹划着为儿子结婚建新房。由于远离县城,胡文华家的收入,完全依靠家里的18亩稻田和儿子在浙江的务工。胡文华说,2005年前种田基本上是保本。2006年后,不仅每年全家必须上交的2000多元的农业税和“三提五统”全免了,而且财政还能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方式给他们补贴1000多元。“从账面看,一免一补相当于每年给我增加了近4000元收入。同时,粮食增产、稻谷涨价、电力降价等因素,每亩水田两季大致能有300多元的利润。18亩稻田3年下来也有几万元存款。”胡文华算计说。 收入增长也使农民增加了其他方面的消费。在进贤县温圳镇,“和平超市”红火的生意让老板梅毅乐得合不拢嘴。这个从22平方米营业面积起家的农村便利店,2005年列入国家“万村千乡”工程,当年将营业面积扩大了10倍,收入突破200万元。如今,占两层楼面的“和平超市”每天营业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梅毅说,他今年还打算增设家电柜台。 来自官方的统计数字也印证了这位乡镇超市老板的乐观。据统计,2008年南昌市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456元,同比增长16.3%,至去年底,南昌农村居民家庭大宗消费品的普及率也较高。(详见图表) 数据来源:南昌市统计局 制图:罗 彦 在记者入户调查发放的问卷中,设置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手上有闲钱,你最想买哪些东西?”在完成填写此项目的26张问卷中,购买洗衣机、冰箱等家电的为10户,购买农机的7户,购买食品、衣服的5户,购买科技书的3户,有1户填写“存起来”。 此外,在被调查的30户农民中,有6户明确表示今年计划购买“3万至10万元的小汽车”,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道路改善——南昌市在2007年就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70%的自然村也修通了3.5米宽的水泥路。其二,汽车销售价格特别是适合农村家庭需求的小排量汽车价格下降,与此同时,取消养路费、成品油降价等,使农村地区的汽车消费成本大幅降低。 农村消费者究竟有多少? 农村统计人口与实际留守人口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消费欲望还是非常强烈的,农村市场的确有潜力。 但在调查中,也有村民提出疑问:农村究竟有多少消费者?“我觉得谈扩大农村内需时,这是最模糊不清的问题。”在进贤县三阳集乡凤凰村六斗地村小组,37岁的村主任姜招凤这样说。 凤凰村统计人口有4200多人,但让这位“村官”对“农村究竟有多少消费者”迷惑不解的,一是全村有学龄儿童近500人,但村小学连200个学生都不到,二是自己家享受政府补贴开的“凤凰超市”,要不是周末有一些孩子前来买食品,平时守一整天,也卖不了10块钱的货。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人们常说留守农村的是‘386061部队’,其实现在常年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60’,‘38’和‘61’都急剧减少。”姜招凤说。所谓的“38”就是妇女,“60”是指老人,“61”是指儿童。由于城市化速度加快,以及优势教育、医疗资源向城区聚集,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原来留在村里的妇女纷纷携儿带女到县城买房或者租房,为的是让孩子能在城镇进一个好学校。 据姜招凤估算,号称4200多人的凤凰村,真正在村里消费的“消费者”,不会超过200人。一方面,平时有消费能力的人口大量外牵,往往过年才回家住几天;另一方面,即便是留在村里的居民,由于道路条件的改善,日常用品都到城镇购买。“即使家里临时来了客人,连啤酒都是自己骑摩托车到镇上买。” 当然,这样的村落只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个案。但就现实而言,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已是普遍现象,的确造成了农村统计人口与实际留守人口之间的差距,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将这一问题考虑进去。 农村消费环境到底怎么样? 农民需要多元的商品与服务 即便农村实际消费人口少于统计人口,但对于农村而言,改善现实的消费环境依然是值得关注的。 “村落消费人气不旺、商业萧条,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民对现代流通业的渴望与零散落后的流通方式之间的矛盾。比如,售后服务在广大农村仍处于空白状态。”南昌市农办副主任叶修堂认为。 由于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制约,农村商品流通普遍存在设施不足、方式陈旧、成本较高、农民进入市场较难等问题,农村消费物价指数不仅持续高于城市,而且假冒伪劣盛行。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抑制了农民消费。 2005年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就是想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从南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情况看,乡镇已具备比较强的集散功能,社会资本踊跃进入零售业,且竞争日益激烈。比如,安义县场均乡经营日用百货的“老戴超市”,一年就有100多万元的营业额。 “拉动农村内需潜力最大的环节,可能还是村级店。”南昌市商贸委市场处处长陶东铭说。他认为,村落商业的萧条,有农民购买力弱的因素,也有有效供给不足、产品适应性不强等因素。比如,长期以来,企业的产品开发绝大部分是围绕城市需求开展的,多数商品的品种、功能和价格没有顾及农村市场需求,供求脱节必然造成农村消费疲软。 目前,农村消费需求多元化、多层次发展趋势明显,即使是同类商品,农村的需求与城区也有较大的不同。比如,农民更看中的是价格而不是品牌,更看重质地而不是包装,更愿意货比三家而不是指定专营。另外,从众心理和跟风消费,也是农民消费的一大特色。主要商品都由中标企业集中配送的村级农家店,在切实增加商品种类的同时如何真正兼顾农村消费特点,或许是“凤凰超市”们真正扎根村落、促进农民消费所必须破解的大课题。
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但是记者在调查时发现,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如在南昌市,占全市总人口53%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市11%的商品和服务(详见图表) 。 2008年南昌市城乡消费对比 制图:刘先云 另一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008年,南昌市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2.58亿元,同比增长25.36%,远高于同期农民收入增幅。如此大量的现金为何没有转化为消费而沉淀为储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民消费信心不足,不敢消费。”南昌市统计局农村调查队队长熊晓洪认为。 那么,撬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支点到底在哪里? 增加消费能力—— 农民收入增长,但不够稳定 “家产万贯,带毛的不算。”这是南昌县三洞村刘小毛的口头禅。所谓“带毛的”,是指一些效益较好而风险相对高的畜禽、水产等养殖业。效益高为何反而不算家产呢?“养殖业即使赚了钱,也是‘浮财’,说不准再过一年行情不好,前些年赚的钱都贴进去还亏本。”这位45岁的农民说。 在村里,刘小毛本是种田好手。听说养鱼赚钱,去年他承包了15亩水面养草鱼、鲢鱼,没料到鱼价下跌而鱼饲料涨了三成,一年下来竟然净亏5万多元。 农业的比较效益差,且近年来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导致农民可预期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在进贤县三阳集乡凤凰村,姜海军家去年秋天收的1万多斤花生无人问津,至今还压在家里。“2007年秋收时每斤花生能卖2.6元,去年每斤1.5元都没人要。”这让老实巴交的姜海军至今苦恼不已。 从南昌市近两年的农民增收情况看,2007年、2008年尽管增幅都在14%左右,但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7.9%和15.6%相比,农民收入不仅基数很低,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在拉大。据进贤县农业局副局长舒兴华测算,去年进贤县平均粮食亩产增产6公斤,早、晚稻价格平均较上年上涨0.2元/公斤左右,但农资价格平均上涨20%以上。农资价格的快速上涨,不仅完全抵消了粮食增产的收益,而且上级财政给每位种田农民平均141元的政府补贴,也全搭进去了。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去年实现10%的增幅,基本上来自外出务工经商。 调查中,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呼吁,扩大内需、刺激农民消费,不能仅仅盯住农民荷包里那几个钱,而应当以更宽广的视野千方百计让农民的荷包逐年鼓起来。 改善消费预期—— 让农民从“看病贵、上学难、存钱养老”的顾虑中解脱出来 “国家的政策样样好。”三阳集乡凤凰村61岁的姜秀林说,“农村的养老、医保政策都有了,但我80多岁的老哥,还得自己下地干活才能糊口。” 近年来,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全免费,农村“低保”和养老政策也在逐步推广,但是,“广覆盖,低水平”的农村社保体系,尚没有让农民彻底从“看病贵、上学难、存钱养老”的顾虑中解脱出来。“去年我老婆看病花了3000多元,一分钱都没有报销,因为合作医疗规定,生病只有住院后才能报销40%的医疗费。”姜秀林说。 可见,像医疗、子女教育、养老等问题,依然让农民在消费时有很大的顾虑。只有切实解决好这些农民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才能给农村消费“松绑”,让农民更敢消费。 扩大消费需求——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和消费环境不够好,抑制了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 在安义县彭家村,30万元的基础设施投入带动了村民们至少1000万元的投资和消费(详见链接)。红火的新农村建设说明,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环境,是撬动农村消费的重要支点。 事实上,在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很多。“但国家对农村的投入中,立项门槛太高,一些项目甚至包装越大争取到的投资越多,而农民门前屋后能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项目,连立项的资格都没有。”南昌县委农工部副部长苏斯华说,比如水利项目投资量至少5000万元才能立项,标准化农田改造项目也要求在5000亩以上。 对此,三阳集乡凤凰村村委会主任姜招凤深有同感。凤凰村地处鄱阳湖南岸,由于缺少必要的水利设施,这里“下雨淹,天晴旱”,现有的5000多亩耕地,只有2000来亩能种单季稻。姜招凤说:“我们估算过,只要投资80多万元完善排灌设施,2000亩单季稻田能改种双季稻,其他3000亩旱地也至少能种一季水稻。为此,我们村一年不仅能多产500万斤粮食,而且一年可增加近500万元收入。” 发挥政策效应—— 相比“农机补贴”,“家电下乡”政策尚可进一步完善 2月1日,江西省正式启动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江西省有关方面估算,此举将带动江西省300亿元的农村市场消费。 “补贴的政策是好的,但我感觉还不够实惠。”在南昌县蒋巷镇河边村芳门村小组,35岁的应惟波说。他想买台洗衣机,但是,“全县只有县城一家‘国美电器’有‘家电下乡’柜台。买台洗衣机就千把块钱,为了享受100多块钱的补贴要跑30多公里进城,这点补贴,连搬洗衣机回家的运费都赚不回来。”应惟波说。按照“家电下乡”的补贴程序,要求购买人在购买时全额付款,然后凭专门发票到乡财政所申请,再到县财政报销,需要至少20天。 “在农村最立竿见影的刺激消费政策,就是农机补贴。”进贤县副县长郑响龙认为。以传统眼光看,在人均纯收入只有5000多元的农村,动辄数万数十万元的农业机械,应当属于“超大宗消费”。但是,从2006年起,财政按购机款的30%给购买农机的农户进行专项补贴,在血吸虫疫病区“以机代牛”的政府补贴甚至高达50%,而且在购买时直接扣除补贴款。 以进贤县为例。2008年,中央和江西省财政为该县农民购买的2849台农业机械支出补贴1291.12万元,农民自支购机款部分约2600万元,带动柴油、零部件和培训市场消费约1000万元,濒临破产的县农机厂重新满负荷生产。据测算,2009年江西省财政下达的3.2亿元农机补贴,可拉动江西省12亿元左右的农机消费。 由于农机属于生产性支出,与彩电、冰箱等“只耗电的摆设”不同的是,农民既可以用它解决自身的生产,也可以出租经营获得收入。加上补贴手续较为简单,所以农机补贴深受农民欢迎。 农机补贴另一个意想不到的政策效应,就是由于农机的逐步推广大大降低了耕作中的劳动强度,从而增强了农业生产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据进贤县农业局副局长舒兴华介绍,全县4.9万名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中,今年春节后至少有3000人选择留家务农。 “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的对比告诉我们,政府刺激内需的好政策如何变成农民期盼的“及时雨”,是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