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冷子溪乡桐子坝村黄泥叉组小河边一小洞流出大量娃娃鱼(学名大鲵)苗。平塘有200多尾野生娃娃鱼被发现。贵定县岩下乡的龙洞近年来每年也有大量野生娃娃鱼流出,迄今,已有2000多尾娃娃鱼被政府部门收养。
值得思考是,野生娃娃鱼一旦被人发现,就被非法捕捉,流到市场被当成菜卖。当人类无法提供给野生娃娃鱼自然生长的环境,怎么样加强人为干预进行有效保护,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山洞里流出娃娃鱼
走进贵定岩下乡,开门是山,出门是山。春天来了,樱花开了,山水顺着山崖滴下来,流过石头缝。
娃娃鱼经常出没的山洞龙洞所在山坡山石多,树少,一股清泉呈弧形环绕静静流淌,不知道多少年了。
野生娃娃鱼苗在洞内出生,每年冬至前后,随着龙洞的水流出。今年,漂出的野生娃娃鱼有100多条。
这些从石洞内流出的野生娃娃鱼都被送进附近的“大鲵科研保护观察站”喂养,2004年以来,被收养的娃娃鱼幼苗已达2000多条。村民说,如果在20年前,小溪里随时可见一两条娃娃鱼。位于龙洞旁村子铁锁村的村民李忠国小时候曾看见娃娃鱼在村边的小河沟出没,15岁那年他还捕捉到一条。
野生娃娃鱼在岩下乡最为集中,在贵定其它乡镇沿山、旧治、猴场堡、窑上等山涧河流中也有人见。上世纪80年代中期,沿山中学几名学生在校外小溪中就曾捕捉到几条娃娃鱼,送到黔灵山动物园。村里的老人回忆,一到晚上,小溪里就传来一片片“哇声”,听起来像娃儿叫,开始觉得很可怕,习惯了就觉得很可爱,后来没有了叫声,还不习惯了。
而今,那熟悉的叫声又从龙洞里传出,让村民感到欣喜不已。省水产局的专家也感叹这个洞里究竟隐藏着多少解码生态环境的秘密。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两栖动物之一,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就已经存在,因叫声酷似婴儿啼哭,故得名娃娃鱼。它喜欢生活在山里的石缝和清凉溪流的洞穴内,历经地球百年的工业革命,都没有灭绝。
在我国,野生娃娃鱼极为稀少,主要于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上支流被发现。尤以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等省为多。属于长江水系流域范围的贵定岩下乡以大鲵为主的水陆两栖野生动物物种资源丰富,是有其特殊背景的。贵定岩下乡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溪流清澈,适宜娃娃鱼生长。岩下乡紧靠国家级著名风景区斗篷山,原始森林保护完好,有溪流100多条,间有瀑布、泉池、深潭、山洞多处,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适宜野生娃娃鱼生长。
村民猜测,岩下乡没有一个工厂,虽然有一定的生活垃圾污染,但总体上讲水资源没有受到污染,生态环境趋好,所以娃娃鱼没有灭绝,这是导致今天娃娃鱼重新大量繁衍的主要条件。
从生态学上看,娃娃鱼一般生活在幽暗、湍急、清凉的溪流中,要求生存温度25摄氏度以下,对水质和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是人类生命之源——水环境状况的生物“晴雨表”。贵州省水产局相关人员解释,野生娃娃鱼在我省被频频发现,标示着贵州省生态环境趋好。
近年来,贵州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及一系列禁渔措施的实施,使得江河流域的物种多样性得到恢复,生态环境趋好,给野生娃娃鱼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可能成为野生娃娃鱼见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野生种群则标示出一方山水所包含的生态秘密。发现一条就应该立即保护,否则,生态环境又永远丢失了无法补救的一环。
保护的永续效益
很早以前,岩下乡政府附近的马踏屯村村民就已经发现河里的娃娃鱼很多,大家还不知是娃娃鱼。那时的鱼也不值钱,大家就拿回家吃了。也有些村民拿到集市上10元一条就卖了。
后来通过政府的宣传,知道娃娃鱼的价值,大家都后悔了。现在大家都知道只有人工繁殖的子二代娃娃鱼才能经营利用,野生娃娃鱼是绝对不允许捕捉、猎杀和买卖的。这也提升了村民保护的意识。
后来,龙洞里有大量娃娃鱼流出,漂到河里,大家都可以捕捉,一度出现村民哄抢娃娃鱼事件。村民为争抢娃娃鱼发生矛盾,还打起架来。到2000年还有小孩捉娃娃鱼幼苗0.5元、1元一条卖的。去年价格飙升到600元一条。
2004年以来,经农业部、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等专家实地考察得出结论,一个洞里每年流出如此多野生娃娃鱼的现象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建议当地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同年,岩下乡政府和岩下一中合作建立大鲵观测站,溶洞流出的野生娃娃鱼苗已进入“大鲵科研保护观察站”的鱼池。与贵州省锦江野生动物发展公司投资近700万元共建大鲵养殖场,流出的娃娃鱼经县渔政部门登记,一些由政府交给锦江娃娃鱼开发有限公司的养殖场代养,一些由岩下乡政府认养,野生娃娃鱼收归公有。如今该基地已养护大娃娃鱼6250多条,小娃娃鱼1200多条。
岩下乡还划定3平方公里的娃娃鱼自然保护区,在上游河段5公里内禁止采矿等行为,对5公里范围内的民居建设进行规划。目前,黔南州、贵定两级政府拟向省政府申报龙洞附近方圆6300公顷的区域规划建成“省级野生大鲵自然生态保护区”。
政府部门对野生娃娃鱼的保护力度,提升了村民的保护意识:“现在的娃娃鱼再也不允许私人去捉,捉了是犯法的。”村民李忠国说。
2008年4月,由农业部主办、贵州省农业厅和贵定县政府承办的“2008中国贵州贵定大鲵增殖放流活动”在岩下乡龙洞口举行,县司法局公证处还对放流的700尾0.15米到0.30米的娃娃鱼进行了现场公证。其中400条娃娃鱼被放流龙洞内。目的是让娃娃鱼回归自然,增加野生资源种群数量,保护生态环境。
但很奇怪的是,村民发现,从山洞里留出来的娃娃鱼少了。一些村民寻思,可能是人工繁殖的娃娃鱼在里面长大,把小的娃娃鱼吃掉。也有人猜测,放进去的娃娃鱼被第一代、第二代娃娃鱼蚕食,所以今年的幼苗见少。
政府相关人员解释,今年流出的娃娃鱼见少,其主要原因除受周边环境变化影响外,跟附近居民采取电击、投毒等手段进行破坏可能有直接关系。
黔南州和贵定县政府已采取措施加大了保护力度,由县林业、公安、渔政和岩下乡政府协调6名人员专门负责保护溶洞涌出的野生娃娃鱼。该县有关部门已多次到各河流沿岸村寨宣传禁止收购、销售、加工非法捕捞的娃娃鱼。
目前,贵州省野生娃娃鱼已得到有效保护。经过政府相关部门和省农业厅的严厉监管,野生娃娃鱼的捕捉、养殖、运输和经营利用必须得到省级渔政部门的审批才能实施,否则将追究相关经济和法律责任。
发展的持续需求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贵州省娃娃鱼的人工养殖和经营也呈上升趋势,乌当区有部分农户开始养殖,铜仁地区也有农户开始养殖娃娃鱼,“公司+农户”成为贵定县岩下乡人工驯养娃娃鱼的主要发展模式。
2004年,娃娃鱼养殖成了岩下乡的一个产业。岩下乡有天然的娃娃鱼资源和养殖条件,当地政府想发展,但却苦于没有成熟的养殖技术。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引资,该县逐渐成立了集科研、人工饲养繁殖、保护为一体的娃娃鱼养护基地。遵义锦江娃娃鱼开发有限公司闻讯搬迁到此,这大大引导了当地农户娃娃鱼的驯养繁殖。
岩下乡娃娃鱼的人工养殖也蓬勃发展,成了村民发展的可能。有意养殖娃娃鱼的村民均可到乡政府报名,养殖一条娃娃鱼可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900元。贵定县人民政府与岩下乡政府、岩下乡政府与娃娃鱼保护区所在地马踏屯村“两委”分别签订了《贵定县大鲵保护责任书》后,村民从遵义锦江娃娃鱼开发有限公司购进鱼苗,即可养殖。
马踏屯村390户人家户户养娃娃鱼。李昌华家养了100多条,都是向政府贷款买的。2007年,岩下乡首批养殖户达200多户,2008年,第二批养殖户达到300多户。全乡3个村全面铺开喂养,养殖户达500户以上。2006年,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和中国民族地区活动特产乡促进组委会联合授予该县为“中国娃娃鱼之乡”。两年来,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共为群众协调养殖贷款209余万元,贴息9万余元、补助资金110万元建娃娃鱼养殖池、盆,乡政府请来专家组织娃娃鱼适用技术培训10余次,公司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村民养殖娃娃鱼成活率达95%以上。
在遵义锦江娃娃鱼开发有限公司养殖房,记者看到水渠里用来喂养娃娃鱼的小鱼小虾正欢快地往来穿梭。据介绍,该公司已经成功养殖人工繁殖娃娃鱼7万多尾,野生娃娃鱼几百尾,卖给农户的娃娃鱼幼苗近万条。
村民养着娃娃鱼,心里算着明白账:按照每户养30尾的小规模养殖方式,第一年就能赚8000元,第二年可赚1万多元,第三年赚3万多元。养100尾,3年可以赚10万元。毫无疑问,依托大鲵人工繁殖基地,建立“公司+农户”的模式,是非常好的扶贫方式。
马踏屯村李永全支书2007年6月开始养娃娃鱼,见养的娃娃鱼长势良好,今年他又贷款养了60条,现共计养殖80条娃娃鱼。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女婿也心动加入,一家现在已经喂养140条娃娃鱼。李支书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条娃娃鱼平均每年要长1公斤多,而市场价是每公斤700元,他第一次养殖的20条娃娃鱼,3年后出售给公司,即使公司按保底价每公斤300元回收,李支书也可获利润17万元。岩下乡农户养殖的娃娃鱼由锦江公司回收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后卖到国内外市场。
野生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濒危物种,是不可以捕食的。但国家有关部门也规定,凡是经过了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批准的餐饮机构,可上市销售人工养殖的子二代娃娃鱼或者无繁殖能力的伤残次品。今年1月23日,经过国家濒危物种科学鉴定委员会审核,遵义锦江娃娃鱼开发公司获得了省农业厅颁发的经营利用许可证。
“国内外市场娃娃鱼奇缺,尤其是出口这一块,更是供不应求。”农户们充满期待,希望自己的娃娃鱼能有好市场。
岩下地处贫困山区,为充分保护并开发这一珍稀资源,贵定县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了野生娃娃鱼保护基地和人工驯养繁殖基地。同时,带动了大批农户产业化发展,既保护了野生资源,又扩大了生物种群数量,也让当地人从发展中受益,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