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报道“电视上报道说一个萝卜卖5元钱,我们这里一公斤萝卜才卖3角钱!”包红成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 产品质量差异产生的价值差异,显然给包红成很大启发,同时激发他继续沿着科学养牛的道路走下去。
包红成是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有名的养牛大户,同时也是当地育肥牛合作社负责人。2008年,参加合作社的11个养牛户共出栏育肥牛3000多头,其中包红成本人占400头。
“养牛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卖牛。”包红成背对牛圈对记者说。乡里倒是有一个活畜市场,但每个交易日成交量还是有限。对于像包红成这样的育肥大户,成批的育肥牛到了该出栏的时候,假如当天没能在活畜市场成交,就只能等到下一个交易日,而多育肥一天就等于多增加一份成本。
去年5月,经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检验检疫部门牵线,包红成和伊宁市一家生产出口牛肉干的企业建立了联系。该企业承诺每公斤牛肉收购价可比市场价高出2元,条件是必须是2岁以上的育肥牛;育肥棚圈要定期清扫,隔几天用消毒液消毒,饲养员必须有健康证;饲料必须从正规厂家采购,不允许使用添加剂。此外企业还要求给每头育肥牛打耳号,并且要求给每头育肥牛建立档案。外面来人参观,人和车都必须登记,防止带入病菌。伊犁州检验检疫部门每周将对育肥棚圈的环境以及牛的健康状况进行一次检查。
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包红成先后将400多头育肥牛送到伊宁市的那家企业,每头牛净利润600元。
春节前,包红成召集合作社的11户人开了个会,会上他提出了建设育肥小区的想法。“养牛也必须专业化。”包红成说。
包红成告诉记者,他要求合作社成员把各自的承包地转包给其他农民耕作,专心养牛,有些成员一时还想不通。“还得做工作,要想办法让每个人都同意。”包红成对此有信心。他本人去年就把8.5亩承包地交给村里其他人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