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哞哞”的牛叫声,记者来到了占地80多亩的草河瑞达育肥牛基地。走进一间牛舍,只见几十头肉牛个个膘肥体壮,牛舍里不时响起的牛的欢叫声和着铡草机的作业声。凤城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孙喜光拍拍牛主人尹景瑞,笑着对记者说:“他这里这几年出栏肉牛5000多头、存栏1000多头,已经是全省最大的养牛<--ADV_CONTENT-->基地了,他也发了‘牛’财,年纯收入70多万元。” 提起十几年的养牛历程,尹景瑞深有感触:“能从一个10头牛的小‘牛倌’到省育肥牛生产‘状元’,除了苦干、实干以外,科学技术可帮大忙了!”说着,他带着记者参观了散发着淡淡酒香的青贮秸秆窖。孙主任介绍说:“这种秸秆青贮技术可以保持秸秆的营养价值,使秸秆的利用率提高到65%,肉牛不仅爱吃,还长肉快,一头“架子牛”通过3至4个月的快速育肥,可多产肉180公斤。现在通过大力推广,凤城每年青贮秸秆已经多达18万公斤。” 科学养牛,各有高招。走进关呈全的草河平安养牛场,浓烈的酒香味扑鼻而来。老关念起了他的生态循环养牛“经”:“玉米摇身变白酒,废料酒糟育肥牛,牛粪可以变钞票,还能还田育草莓。”原来,老关最先干的是酿酒,一天生产两锅酒七八百公斤,就能产生2500公斤酒糟,很多养牛户登门来买酒糟,他才知道酒糟是喂牛的好饲料,于是他就自己试着养牛。粮食酿酒,酒糟喂牛,300多头牛的牛粪怎么办?老关种了100亩的草莓,把牛粪利用起来作为肥料,长出的草莓可是天然无公害的。 正要离开平安养牛场时,正赶上凤城市肉牛加工企业——屹龙牧业有限公司的厂长石德龙前来买牛,跟着这辆拉牛车,记者来到了屹龙牧业。石厂长一边指着牛肉分切部位图,一边对记者说:“我们可以分割100多个牛部位,也就是100多个品种,与单纯的屠宰相比,一头肉牛就地就能实现增值300元,公司的产品现在已经打入沈阳、大连、武汉、广州等地的市场。” 2004年,在凤城市政府的支持下,石德龙投资30万元引进韩国肉牛加工设备,办起了肉牛深加工企业填补了丹东市的空白,目前年屠宰量1800头,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公司成立的“屹龙繁育合作社”,正在陆续联系养牛户发展“订单养殖”,使养牛产业逐渐走向加工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化。 凤城地区农民有着悠久的养牛历史,但长期以来都以庭院散养为主。随着肉牛市场空间日益增大,为将这项传统产业真正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牛”产业,凤城市以草河肉牛交易市场为纽带,通过秸秆养牛示范县续建项目的建设,引导农民由养牛为耕田到养牛为赚钱,由上山放养到暖棚舍饲,走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饲养的路子。 为提高凤城市养牛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养牛的经济效益,凤城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从“品种改良”到“快速育肥”,从“酒糟喂牛”到“秸秆青贮”,每年举办推广科学养牛综合配套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1500多人次,使牛群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良种肉牛占到了90%以上。全市养牛户达3000余户,养牛10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200多个,育肥牛规模500头以上的大户80多个,育肥牛养殖场已经达到35个,经省、市验收的标准畜牧小区已达25个。如今,凤城年出栏肉牛6万多头,位于全省首位,育肥技术也在全省位居前列,养牛产业的发展进入牛年更加“牛”劲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