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蕴县克孜勒希力克乡塔斯巴斯陶村,与村民朝夕相处的是牛,让村民牵肠挂肚的是牛,茶余饭后的话题还离不开牛。“今年又是牛年,咱村里的牛人牛事还真不少!带你们去看看咱村的‘奶联社’。”村支部书记霍尼加克·吾木尔泰快人快语。
“他家的收入早就过百万了,光卡车就有3辆,还是全村28户奶牛养殖户的‘牛司令’。”霍尼加克·吾木尔泰指着塔布斯说。
40岁的塔布斯·切列依是“奶联社”的带头人,眼神透出生意人的精明。他领着我们参观他的牛舍和“奶联社”的奶站。30多头圆滚滚的奶牛悠闲地晒太阳,每天要晒两小时。40多头育肥牛在牛舍里低头吃草。“再有一个多月就能出栏了。20头小牛犊,也是分棚饲养。”塔布斯·切列依说。
在“奶联社”奶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奶罐。两个制冷奶罐能装9吨鲜奶。“这两天正准备去北屯和乳业公司把收奶的事谈妥。等天气暖和了,奶牛下奶多了,县上卖不完得往外拉了。”塔布斯·切列依说。
塔布斯·切列依是2007年瞄上养奶牛的。县上扶持特色产业,农户每引进一头良种奶牛补贴3000元,还提供贷款支持。塔布斯·切列依原来当经纪人时赚了一些钱,又贷款买了51头奶牛。在尝到养奶牛的甜头后,去年他又买了102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牛大户。
牛奶多了怎么卖?塔布斯·切列依动起了脑筋。他和村里具有养殖基础的28户农户成立了奶业联合合作社,把很大精力投到了“奶联社”的经营上。
“奶联社”统一购进饲料,按批发价卖给社员,既能保证质量,还能降低成本。所有社员都把牛奶送到“奶联社”的奶站,由“奶联社”进行质量监控,然后按等级分送给牛奶加工企业。由于奶源集中,节省了运输成本。
“塔布斯·切列依这家伙脑子灵得很,总能想些别人想不到的招。”霍尼加克·吾木尔泰说。看到搞经营比养殖利润大,塔布斯·切列依把自己的一部分奶牛做价后委托给“奶联社”社员代养,代养户把卖奶款的30%用于抵偿奶牛款,还清奶牛款后这些奶牛就是社员自己的了。塔布斯·切列依还用自己繁育的良种牛犊换村民的土种牛,育肥了再卖掉。
塔布斯·切列依出了趟国又有了新想法。2008年他参加了富蕴县中加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SIAD)培训,从加拿大带回厚厚几本照片资料和笔记。塔布斯·切列依指着照片介绍说:“这个圈舍配了保暖和通风采光设施,饮水、采食和粪便清理都是自动的;这是个奶牛场,一放音乐奶牛就自动出来到挤奶机前排队挤奶,音乐一停奶牛自己就回去了……”
“今年我打算再买200头奶牛,在300亩旱地上建个小型牧场,搞节水灌溉,用科技和规范管理增加效益,带动全村扩大养殖规模。”塔布斯·切列依说。
从塔布斯·切列依家出来,我们又走访了两户“奶联社”社员。哈帕尔·海沙以前把奶牛当土牛养,越喂越瘦,产奶量也上不去。“加入‘奶联社’,学到好多技术,比自己单干时强多了。”哈帕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