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奶牛除了每天产40公斤鲜奶、一年产一头牛犊外,每年还消化掉5亩玉米秸秆。”说起“养牛经”,洛龙区白马寺镇的奶牛养殖户滔滔不绝:“养牛—消化秸秆—生产沼气—肥田,这一产业链每个链节点都是农民增收的一环。” 白马寺镇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坚持以打造城郊型、服务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初步形成了奶牛养殖、蔬菜种植、果树栽培三大特色产业,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0元。 该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土地返租,建起了4个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奶牛3900头。积极实施春雨集约化养殖项目为龙头,新建一座存栏规模达1000头奶牛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利用秸秆和牛粪种植双孢菇,再用种植双孢菇的秸秆和牛粪混合物养殖蚯蚓,逐步形成循环经济,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实现秸秆和牛粪的综合作用、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环境质量,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 孔寨村地处310国道北侧,原来是白马寺镇一个普通的村庄,群众以前大多从事粮食和蔬菜种植。2003年底,该村紧紧抓住市、区、镇鼓励发展奶牛养殖业的有利时机,决定在奶牛养殖上做文章。经多方考察研究,该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返租,在40亩土地上开始兴建奶牛养殖小区。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村里多方筹资,完成了养殖小区的水、电、路、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半年的努力,一个高标准的养殖小区建成了 ,到年底,已吸引本村和周边村先后有20户奶牛养殖户入驻小区,当年上入达到200万元。 前年,该村抓住机遇又新建一个奶牛养殖小区,使奶牛存栏达到700多头,35家养殖户年收入达500以上。 “两个小区每年可消耗掉7000亩秸秆。我们村及周边村的秸秆根本不够这些奶牛‘消化’,孟津、偃师等一些村也往这儿送。”村党支部 记王景振说。 在养殖业发展的同时,该村还积极创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该镇在养殖小区内按照“田耕牧草—牧草肥牛—牛粪生沼—沼气做饭—沼渣肥田”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新发展牧草种植500亩,建沼气池517个,并在春雨养殖小区建成大中型沼气池一座。 该镇充分利用上级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农字号”龙头企业,全面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过精心培育,全镇养殖业建成了以孔寨、春雨、江丰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存栏量达到3900头;种植业形成了以孙村、半个店、黑王、周村等为中心的蔬菜种植基地,全镇蔬菜面积达7500亩,6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初步形成;果树栽培形成了以吕庙、马沟、拦沟为中心的经济作物种植基地,种植枣、柿子、黑提葡萄1500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