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关注行业领先企业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整个行业全局的发展状况。而对于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而言,关注大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
IntrafishMedia是一家专门从事渔业和水产养殖报道的专业媒体,总部设在挪威。最近,IntrafishMedia发表了一篇文章,对目前欧洲25家主要的水产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全球水产业的走势做出了预测和判断。
文章指出,总的来说,与前几年的快速扩大和增长相比,2008年欧洲主要水产品公司经历了一个相对较慢的发展时期。尽管如此,还是能看出这25家欧洲主要水产公司的业务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一些水产加工公司巨头,比如FoodVest和BirdsEyeIglo,在业务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大。数据统计显示,这25家主要水产公司2008年的年销售量达到了146亿欧元,比2007年增加了4.3%,比2006年增加了22.4%。
文章认为,虽然金融危机对于全球各大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但是我们也要同时看到机遇和希望,要善于取经,学习行业中领军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本领,并在他们的带领下,取得发展和进步。
文章在对欧洲25强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分析了中国的水产品行业及消费状况。文章中说,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水产行业做出了积极的调整,发展方向正在发生着变化。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水产行业中变化最快、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国水产行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在水产品再加工方面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中国水产业的发展速度可以用“飞速”两个字来形容。回顾历史,在1989年时,根据美国贸易统计数据,美国水产公司对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量只有124吨,价值170万美元(130万欧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用于加工业,没有进入中国人的日常消费。
近些年来,中国的低成本生产渐渐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目光,西方的水产公司对中国加工商的信任程度增加,并开始向中国出口一些高附加值水产品,如蟹和三文鱼。仅仅十年后,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水产品数量就达到了7.8万吨,价值达到1.079亿美元(8060万欧元)。在未来,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发展。
2008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27万吨水产品,价值5.965亿美元(4.49亿欧元)。其中野生三文鱼的数量达到了4万吨,鳕鱼达到8万吨。和美国的情况相同,更多的欧洲国家也开始向中国出口水产品。
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消费者需求下降,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发生着变化。全球生产和贸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08年美国水产品出口量比上年下降了13%,这是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一方面消费趋势向本国消费产品和生产商转移,另一方面,长期来看能源成本和运输成本将成为负担。
在谈到对中国水产品贸易造成影响的因素时,著名的水产品加工商太平洋恩利公司副总裁NgJooSiang先生就水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谈了他的看法:“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太平洋恩利认为由于成本的增加,那些原本价格低廉的水产品应该适当地提高其价格。”他的结论是:“金融危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公司的发展。”
文章作者认为,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水产业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中国在世界水产行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在扮演水产品加工商这一成熟角色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了世界水产品消费舞台上的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