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6岁的叶进祥高中毕业。面对未来,他没想太多,就凭着年轻人的一股子冲劲,承包了村里的一座水库从事规模化养鱼。这一年,兴隆村还没人搞过规模养鱼。 1985年,初通水产养殖的叶进祥被当地政府推荐到重庆长江水产研究所学习。经过两个月学习,叶进祥不仅学到了养鱼的实用技能,还了解到了世界渔业发展的趋势。他更加坚定了在水产养殖方面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1986年,叶进祥来到武汉长江水产研究所学习深造。时逢该所刚从美国引进一批特种鱼——云斑鮰,这种鱼无鳞,食用方便,而且味道鲜美。他敏锐地意识到了新的商机——如果把这种鱼引回四川养殖,一定会带来可观效益。回来后,他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投资2700元,从武汉引进了4400尾云斑鮰,开始了特种鱼养殖的第一次尝试。 云斑鮰毕竟是“洋货”,一进丹棱就出现水土不服。叶进祥虽然用尽招数,但不到一个月时间鱼苗死亡近半。是放弃还是坚持?叶进祥经历着痛苦的思索,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学习、研究和尝试云斑鮰的繁养技术。此后6年里,他多次去重庆、武汉等地参加养鱼专业技术培训,钻研专业资料。通过优化水质、调控水温、提高人工孵化程度等一系列新技术应用,他终于克服了本地云斑鮰繁育的一系列难题。 1991年,叶进祥的云斑鮰成鱼亩产已由最初的75公斤,提高到750公斤。那时,成都及周边县市正好兴起一股吃特种鱼的热潮,美国云斑鮰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川内能够提供云斑鮰成鱼的养殖户还寥寥无几。物以稀为贵,云斑鮰的市场价格迅速窜上每公斤60元的高位,到叶进祥的鱼塘边上门收购的商贩络绎不绝。 云斑鮰本地繁育的巨大成功,让叶进祥的特种鱼养殖干劲越来越大。从1991年起,看准了未来市场发展方向的叶进祥,又陆续引进了美国加州鲈、俄罗斯鲤鱼、裸鲤等新品种,都获得了成功。 1997年后,他瞄准了本土野生河鱼黄辣丁的驯养。黄辣丁是本土鱼种中公认的味道最为鲜美的,且人工驯养难度较大,当时还没有人能完会掌握它的繁育技术。如果谁能抢先掌握,谁就能获得市场先机。随后,他潜心探索起黄辣丁的繁育驯养技术来,于2001年获得成功,并创出黄辣丁驯养亩产1500公斤的纪录。 黄辣丁因产量低,市场价格一直都稳定在每公斤24元以上,而养殖成本还不到一半。10亩黄辣丁养殖场给叶进祥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现在,黄辣丁仍然是他的主打品种之一。 要想在水产业上获得更高的效益,只会养鱼还不行,还得会卖鱼。叶进祥在卖鱼上可交了不少的学费。以前卖鱼,不是拿着鱼到处推销就是坐在家里“守株待兔”。 1999年,他繁育的鱼苗就有3000多万尾因信息不畅,销不出去,最后只好含泪倒在河里放生。 2000年,丹棱县实施科技网“乡通工程”后,他立刻购置了电脑,成为眉山市第一个上网发布产品信息的水产专业户。很快,他便结识了全国各地数十位经销商,并和他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叶进祥在省外建立了10余个办事处,将自己的鱼苗销到了全国。 养殖业一定在学会应对市场波动,让鱼的生长与市场行情接轨。水产品在一年中会出现淡季与旺季的区别,但持续时间都不会太长,所以淡季时就不必急于出鱼,而要有意识地放慢鱼的生长速度,节约成本,等旺季时再出售就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如今,到叶进祥这里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也为今天能为人师感到光荣和自豪。每试养成功一个新品种,他总会将养殖技术无偿传授给大家,并将自己先后试养成功的10多个新鱼种的技术资料、市场信息资料打印成册散发给乡亲们。他还公开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凡打进咨询养殖技术的电话,他从不推诿、敷衍。
1990年代初期,为动员更多宜渔户投身水产养殖业、引进新品种、学习新技术、共同奔小康,叶进祥发起成立了丹棱县渔业生产协会,在整个丹棱县迅速掀起了一股养鱼热,原何场乡黄庙村,几乎家家户户养鱼,不少人靠养鱼盖起二层小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