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去了两年,但在山东省莱州市“多宝鱼”养殖户曹希顺的心里,2006年那场“多宝鱼”风波给他带来的伤痛至今还未平息。那一年,莱州市“多宝鱼”养殖户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跳楼价”抛售的“多宝鱼”无人问津,很多养殖户破产转行,只有一部分养殖户撑了下来。
今年以来,“多宝鱼”市场回暖,给坚持下来的养殖户带来了他们所期盼的收益。日前,笔者特意到莱州市,探访了一下曾经遭过一劫的“多宝鱼”养殖现状。
养殖户不再只追求产量
“‘多宝鱼’风波之后,各类养殖技术培训和健康养殖知识宣传达到了空前规模,养殖户更加关注养殖技术,现代渔业健康养殖观念深入人心。”莱州市海洋渔业局渔业科的严靖凯表示,“养殖户开始了高效生态养殖,通过降低养殖密度、提高海水含氧量来提高鱼的健康水平,有的养殖户甚至专门购买设备来提高水的含氧量,鱼的品质也不断提升。”
“在‘多宝鱼’价格高达每公斤320元的时候,为了提高产量,一个长7米、宽7米、水深0.8米的池子可以养1300尾~1400尾鱼。而现在,我这个池子一般就养600尾~800尾。”曹希顺告诉笔者,“养殖密度下降,水中含氧量提高,直接提高了鱼的抗病能力,这样也就不用加太多的消毒杀菌药了。”
“多宝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急性肠炎病,俗称“胀肚”,主要原因就是饲料投喂多了。“以前一旦犯了急性肠炎,我们都着急得不得了,急着喂药、换池。”曹希顺说,“现在,一般是严密观察,控制喂食,以减少‘肚胀’的发生。同时,严格检测水质,采用循环水养殖,做到安全、高效、生态。”
笔者了解到,莱州市养殖户的养殖观念相比以前普遍发生了明显转变,从一味追求高产量转到了更加注重鱼的品质和安全上。
“我们这里不少养殖户对养殖池塘进行了进一步改善,确定了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使每尾‘多宝鱼’都能得到足够的饲料和氧气,最重要的是不会经常生病。”曹希顺说,“我家现在主要是用颗粒饲料,采用国内知名厂家生产的合格安全的颗粒饲料,尽量避免使用专家不提倡的鲜活饵料。”
“另外一个变化不得不提。”严靖凯补充说,“在规范养殖的同时,养殖户无一例外都进行多元化养殖,养殖‘多宝鱼’的同时开展半滑舌鳎等其他鱼类和海参等名优海产品的养殖,降低了单一品种的养殖风险。”
刷池子这个养殖过程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环节,现在也是养殖户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前,为了提高产量,养殖户隔几天就会刷一次池子,现在消毒刷池的频率已经降低了很多。
“我都一个月没有刷池子了,只要水质合格,鱼也不发病,不用老是刷。”曹希顺说,“刷的时候采用的消毒剂也都是医疗上和自来水消毒过程中使用的安全药剂,先拿刷子刷池底和池壁,然后用带药的水来泼,夏天勤一点,冬天有可能2个月刷一次。”
政府部门检查更严格了
莱州市作为“多宝鱼”的主要养殖区,渔业部门每年都组织实施专项执法活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他们进一步加强了执法手段,组织了多次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对发现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的养殖户和生产厂家,进行严管重罚,并对不合格产品予以销毁。
“查得可严了,他们来了以后养殖棚里小抽屉都能检查到,就是怕养殖户用违禁药物,不过我们家没有什么,也就不怕查。”提到检查,曹希顺笑呵呵地说,“执法人员经常过来抽查,有时是渔政执法人员执法检查,有时是省里甚至国家监测机构的监督抽样。自己养殖的时候很规矩,不管谁来检查都不怕。”
“我们一般20天左右检查一次,检查方式包括不定时抽检。”莱州市海洋渔政站副站长庄元忠表示,“只有常抓不懈才是对渔民和消费者最负责的呵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