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5年前,你在潭东镇问张老板住哪?村民们会用羡慕的表情,毫不犹豫地告诉张秀敏家的住址。
现在,如果你在当地问张书记住哪?村民们将会心地一笑,然后会出乎你意料的热情,带着你一直走到张秀敏的门口……
从“张老板”到“张书记”,有人说张秀敏傻,因为他借人资金、传授技术,帮人赊购种苗,“让别人赚了多少,自己多少钱没赚到啊”。也有人说他赚了,比以前赚了更多。
“赚了还是亏了啊,张书记?”12月23日,记者当面问张秀敏。张秀敏憨憨一笑,脸上皱纹挤成一团,并未正面回答。
一人致富不算富,“鸭王”孵化出养鸭协会
春江水暖鸭先知。1989年从乡镇企业转制回村的张秀敏,敏锐地意识到在潭东的养鸭业潜藏着巨大的商机。于是他果断地从广东引进新品种樱桃谷鸭,经过小范围饲养,投放市场,很是俏销。他立即在镇里租用上百亩池塘放养,当年就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从事养鸭的同时,他还经营起饲料生意。几年下来,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鸭大王”,率先盖起了小洋楼,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小康生活。
“张秀敏养鸭发财了……”他的致富成功,仿佛就在当地众多的村民心里放了只小虫子,“痒得难受”!左邻右舍、方圆几里的养殖户慕名前来,恳求传授技术,赊购种苗,借用资金。张秀敏有求必应。
“钱够用就好,要那么多干嘛?”张秀敏说,“大家能一起富起来才是真的好。”
5年前,养鸭户欧阳克荣连买一包饲料的钱都要赊账。欧阳克荣找到张秀敏后,张秀敏主动掏钱为他垫买了几百公斤的饲料,此外在技术上还手把手悉心指导,使欧阳克荣在数月内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几年光景,欧阳克荣成了鸭苗、肉鸭销售大户。九江人宋加友在潭东租地搞养殖,起初连连亏本,连租金都交纳不起,想洗手不干。张秀敏了解情况后,主动借给宋加友1万元当本钱。“再干不好,都对不起张老板。”宋加友这么想,重新操起了旧业。现在宋加友的生意红红火火。
随后几年,随着肉鸭市场日趋饱和,一度红火的潭东养鸭业受到冲击,显得有些畏缩。
“众人划桨开大船,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市场风险。”张秀敏觉得自己是共产党员,有责任把广大养殖户联合起来,重振养鸭大业,就勇敢地站了出来,果断牵线带头组建了“镇养鸭协会”,并成立了协会党支部。“张老板”,这个时候起就成了“张书记”。
群众致富成功,“张书记”觉得很有成就
潭东养鸭协会党支部成立之初,仅有党员3名,会员10多名。张书记“兵少将寡”。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快,服务城市发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张秀敏很快就认识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他认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丰富协会服务内容,发展壮大协会。在和养鸭协会的会员协商后,决定成立潭东养殖协会,把事业发展延伸到养鸡、养鱼、养兔、养猪、养牛等,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消费的禽类肉类食品需要,同时将养鸭协会党支部更名为养殖协会党支部,迅速发展党员会员,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几年来,潭东养殖协会党支部扩大党员覆盖面,党员会员遍布赣县、南康等周边县市,已有会员180余户,党员23名,其中预备党员3人。今年,协会发展培养出栏上万羽的养鸭大户39户,年出栏2000羽以上的肉鸭养殖户260户。目前,协会会员年出栏商品鸭共350万羽,实现产值达7000余万元。
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张秀敏带领潭东镇养殖协会党员走访会员发现,养殖户存在“抗病风险弱”和生产融资难问题。张秀敏组织会员一起完善了运作模式,采用“支部+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提供“四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种苗、疫苗,统一进饲料渠道,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服务,同时聘请动物医院的技术人员定期为养殖户举行养殖知识讲座,传授家禽重大疾病防控常识,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指导,提高零散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今年,张秀敏利用协会的影响力,为会员进行信用担保,积极联系银行,请求银行对会员提供3万元至40万元额度的联保信用贷款。目前,银行已发放贷款200余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会员生产融资难问题。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红旗,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潭东镇养殖业从名不经传到现在的声名鹊起,张秀敏功不可没。如今,潭东养殖协会饲养的禽类食品在赣州市场已占据重要地位。该镇的禽类食品一举占据赣州市嘉道市场总交易量的三成,赣州市民每消费4只肉鸭就有一只来自潭东。
张秀敏书记并没有满足“巷子经济”,他主动瞄准沿海大市场,带领养殖户走出去抢占市场,使潭东的禽类食品远销到广东、福建、湖南、海南等地。近年来,张秀敏先后被评为“赣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赣州市劳动模范”、“赣州市扶贫扶优先进个人”。
“你说我亏了还是赚了?”在协会会员刘伟玉家,看着刘伟玉给满湖活蹦乱跳的鸭子喂饲料,张秀敏反问记者。他又自言自语地说,“钱是少赚了点,但比以前开心好多,更有成就感。应该是赚了吧!”然后,张秀敏又是嘿嘿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