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保护漓江水生物资源活动在桂林启动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副局长刘添荣(左二),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梁雨祥(右二)、副局长施汉飞(左一),桂林市副市长蒋炳穗(右一)为漓江护渔碑揭牌。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副局长刘添荣(左三),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梁雨祥(左一)、副局长施汉飞(右一),桂林市副市长蒋炳穗(右二),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卢建民(左二)等领导亲自为漓江生态经济鱼类放流。
6月6日,国家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和桂林市政府,三方携手在风景秀丽的漓江解放桥景区,举行“科学保护漓江水生物资源活动”启动仪式。仪式上,250万尾漓江甲鱼、赤眼鳟、光倒刺鲃以及四大家鱼鱼苗从放流人员的手中缓缓游进漓江水中。
此次活动是科学保护漓江、建设生态桂林,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领》的具体行动。包括漓江护渔碑揭幕、桂林新渔政船首航、漓江生态经济鱼类放流等。为进一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增强珠江流域特别是漓江沿岸居民对水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派出中国渔政307、44192、44422三艘渔政执法船,从5月(上接第1版)28日开始,沿西江方向巡航,与沿江渔政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据了解,为保护漓江水生物资源,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桂林市有关部门采取和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和活动。2002年,桂林市政府发布通告,在漓江虞山桥至漓江桥核心江段建立永久性禁渔区,开创了广西内陆江河禁渔的先例;2007年,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发布《关于在漓江禁用有害网具地笼捕捞的通告》,开了广西禁用有害网具捕捞的先河;2008年,桂林市渔政部门在漓江支流展开大规模治理地笼行动,共清理地笼上万条;当年,农业部批准《漓江光倒刺鲃桂林金线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规划》,保护区总面积255.5公顷,核心区位于漓江干流的冠岩,主要保护对象为光倒刺鲃、金线鲃,以及冠岩潭、浪洲潭两个鱼类越冬场,黄牛甲、社公滩、斗米滩、鸳鸯滩4个鱼类产卵场和其它鱼类,目前保护区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同时,桂林市有关部门加大对漓江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从2007年至今,共放流各种鱼苗1250万尾。此外,该市渔政管理部门还通过采取控制漓江捕捞渔船数量、实行捕捞许可制度,加大对电、炸、毒鱼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措施,有效维护了漓江水生物资源,使漓江水生物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修复。
(袁琳 毕朝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