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草场面积广阔,饲草料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发展草食畜生产。近年来,通过采取兴建黄牛冻配改良站点、培训技术人员等措施,夯实了产业基础,增强了产业后劲。随着黄牛改良力度加大,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2010年全县完成黄牛冻配数量5660头,比上年增长18%,改良新增产值283万元。 一是兴建黄牛冻配改良站点,补助冻精液氮费用。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提高畜产品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该县紧紧抓住省级项目的机遇,以兴建黄牛冻配改良站点为切入点,两年来,累计新建黄牛冻配改良站点8个,分布盐官等8个乡镇,覆盖3200个养牛户,年平均授配母牛1800头以上。黄牛改良基础设施完善,有力促进了冻配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为了更好促进黄牛改良,项目同时还配发了冻配改良器械12套,对全年冻配改良所需冻精液氮给予资金补助,大大降低了黄牛冻配改良的成本,减轻了养牛农户的经济负担。2010年,全县黄牛冻配人员统一收费标准,每授配怀孕一头母牛只向农户收取手续费40元,国家各项补助补给冻配人员28元。黄牛冻配低成本、低标准收费,直接激发了养牛农户改良肉牛生产的积极性、自觉性,土种公牛由于饲养成本高而导致配种收费高,因此被迫逐渐淘汰。全县15个冻配改良站(点)授配母牛数量比去年增加860头,增长幅度达到18%,黄牛冻配改良率达到19.2%。 二是政府出资奖励冻配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工作。2009年,县政府筹措资金120万元对全县新发展的养殖大户进行奖励扶持的同时,本着支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这个关键环节的原则,对全县黄牛冻配改良站点奖励8万元。按照冻配任务完成情况对全县25名冻配人员进行奖励,每人奖金500—1000元。2010年,为了进一步搞好全县黄牛冻配改良工作,在年初对全县冻配人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技术培训。冻配改良站点由原来的12个增加至15个,能上岗的冻配技术人员由15个增加至25个。政府出资奖励不仅从资金上扶持了冻配人员,更重要的是从地位上肯定了他们的成绩,因此,冻配人员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是广泛宣传黄牛冻配改良,强化技术服务职能。通过有线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得养殖户开始接受黄牛冻配技术。在项目实施中将黄牛冻配补贴标准以及冻配人员收费标准制作了公示牌,让广大养牛户监督。将黄牛冻配工作的责、权、利三权归一,一人一套器械,不分公有私有,只要经培训技术合格,就发给相关证件及冻配器械,在全县范围内黄牛冻配形成了竞争机制。(责、权、利三权归一即:县畜牧站统一管理全县黄牛冻配改良站点及技术人员,冻配人员在工作中得到实惠的同时,对出现的由于操作不规范等造成农户母牛损失以及器械损坏等一切后果均由自己承担)。该县石桥镇黄牛冻配改良站田文俊等15人,由于技术过硬,服务质量好,养牛户信赖,在家门口分别办起了黄牛冻配改良点,开通了黄牛冻配改良热线,方便附近养牛农户的同时,对较远的养牛户,他们骑上摩托车上门服务,受胎率在65%以上。 四是试验推广肉牛杂交模式,提高肉牛生产性能。全县黄牛冻配改良站点对冻配人员每年所做的工作都要详细记录,每个冻配人员都要对所有农户母牛发情、授配时间、授配品种、怀孕情况、产犊日期、犊牛出生重、8月龄体重等做详细记录。经过多年的黄牛冻配杂交组合试验,最后选出几个杂交优势较好模式,进行了推广。牦牛这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牛种,在该县几个高寒阴湿乡镇的草原上仍然饲养,存栏量1.2万头,为了防止近亲退化,近年来,从甘肃天祝草原引进天祝白牦牛102头,从青海省大通牦牛场购进含有野血牦牛血液的1/2牦牛冻精,对本地牦牛进行复壮,使牦牛体型和生长速度都得到提高。近年来在全县推广的杂交改良模式,所生产的肉犊牛抗病,生长速度快,体型大,饲料利用率高,很适合育肥牛生产,深受客商喜爱,经济效益明显。 礼县在肉牛产业大县项目建设中狠抓黄牛冻配改良黄牛冻配改良措施得力,技术有效,成为该县养牛产业化发展的助力器,为肉牛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