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卢玉发 黄启健
近年来,广西水产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区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十一五”期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广西畜牧水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08、2009、2010年,全区水产畜牧业总产值连续3年超过1000亿元,畜牧业发展对于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区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养殖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不高,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宗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低水平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不能适应全社会对于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当务之急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逐步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
发展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对于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农村生产发展,核心任务是农民生活富裕。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不仅可以提升畜禽养殖整体科技水平,而且可以充分挖掘科技增效、规模增效潜力,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效益,切实加快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能够培植特色产业,形成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二是控减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然要求。畜禽养殖密集区粪污污染,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推广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统一建设粪污集中处理设施,实行无害化处理和开发利用,可以有效避免畜禽粪污带来的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现实选择。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以专业化、规模化的组织形式把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集中起来,可以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有利于实现规范化生产和程序化管理,有效实行畜禽生产投入品监控,生产出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增强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规范动物疫病防治行为、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内在要求。推广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加快推行动物免疫标志制度,推进畜禽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的落实到位,进一步增强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能力和手段。
二、我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农业部有关要求,我局成立了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和专家组。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梁雨祥同志为组长、二位副局长和局总兽医师担任副组长、5个主要业务室处长和2个畜牧兽医执法和技术推广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示范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示范创建办公室,具体负责示范创建活动的日常事务和组织协调。组织机构中明确建有技术专家组,由畜牧兽医、动物卫生监督、无公害养殖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细分为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和草食动物养殖三个小组,主要职责是为示范创建活动提供技术支撑、配合示范创建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等。
(二)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全区各地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求,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实现生产规范化;健全防疫制度,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有效处理畜禽粪污,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依法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实施有效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
(三)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有效途径。2010年起,农业部启动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有序、高效地组织开展了相关工作,制定印发《广西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方案》,按养殖内容制定全区统一的评审打分细则,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初步筛选、技术培训、创建指导和验收评审等工作,及时高效地完成农业部下达的33个养殖场示范创建任务(生猪养殖场17个,肉鸡养殖场11个,蛋鸡养殖场2个,奶牛养殖场2个,肉牛养殖场1个),另外,有6家养殖场入选“全国百例典型示范场”,为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树立了学习榜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转变观念,创建以市场为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创建“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体制。目前,大部分县市区,都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改变传统的分散经营方式,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二是创建“金融+合作社+农户”的信贷载体。为切实解决养殖户栏舍建设以及购买种苗等前期投入资金难问题,部分地区加快“银-社”模式的创建,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支持力度,通过引导养殖户自行成立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内的成员互相担保,以联户联保的方式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目前,已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国民村镇银行等金融部门为养殖户贷款投入标准化规模养殖。三是创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形式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梧州市藤县充分发挥村党委书记(支书)的作用,“龙头企业+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党支部+农户”、“党支部+农户”等三种养殖组织形式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共有79个以这种组织形式大力发展“林-禽”,“林-蜂”,“林-畜”立体、循环经济的养殖小区。
(五)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无害化处理。近年来,我区畜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一些地方畜禽养殖污染势头加剧。全区各地通过一手抓畜牧业发展,一手抓养殖污染防治,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是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二是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三是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四是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五是落实好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等方式进行粪污处理,提高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
三、标准化规模养殖主要成效
(一)有效保障了生猪、家禽等主要畜产品消费供给 。近年来,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禁养区、限养区政策有效实施,畜牧业面临用地困难、环保压力大和疫病形势严峻的问题日趋突出,再加上散养户比重趋减,保障生猪等主要畜产品省内供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推进以农牧结合为主导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畜牧业用地、环保和疫病等方面困难,保障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据统计,2010年肉类总产量371万吨,禽蛋产量19.34万吨,牛奶产量8.0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8%、7.8%和7.6%,畜牧业总产值812.5亿元,增长5.6%,均为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高水平,确保了区内自给还大力支持粤港澳地区。
(二)有效提高了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 。2010年生猪规模养殖(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比重达55%;肉鸡规模养殖(年出栏2000只以上)比重达80%。比2009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为有效稳定畜牧用生产和保障畜产品供给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三)有效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7年开始利用国家支持生猪、奶牛规模养殖示范项目,争取4.49亿元资金建设1477个生猪奶牛规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规模沼气池16万立方米,化粪池24万立方米;另外,以推进畜禽无公害产地认证为抓手,推进养殖场粪污防治,全区畜禽无公害产地认证养殖场共343个,产品认证349个,其中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是基重要前提条件;同时,还大力推行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取得粪污零排放、节水等综合生态社会效益。目前大部分农村环境得到了明显变化,以往农村脏、乱、差,河道猪粪连片、臭气冲天的现象逐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要求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了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实行种养结合,养殖排泄物经发酵直接施用到周边农田园地,既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据统计,2010年农民家庭经营中通过水产畜牧业获得的人均现金收入为 1063.36元,同比上涨7.1%,占一产现金人均收入的40%,其中:畜牧业971.41元,同比上涨3.9%;渔业91.95元,同比上涨60.5%。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标准化规模养殖可以带动150万多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超过14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