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阳县头塘镇二塘村那培屯,30岁的女青年黄秀团选准创业项目,办起了该镇最大的一个肉兔养殖场,成为广西农村扶贫实用技术培训点,她被当地群众誉为“养兔大王”。
黄秀团先后到百色、东莞、深圳等地打过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黄秀团被迫返乡,这使她不得不萌生自己创业的念头,试着养殖兔子,从此,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11月18日,记者在田阳县市政管理局干部黄颖蔚的陪同下,来到头塘镇二塘村那培屯,探访这位“养兔大王”。
敢作为 自己闯出致富路
“在百色、东莞、深圳等地从事过美容美发,也进电子厂打过工……在外打工10余年,掌握多项谋生技能”,这是黄秀团的履历,如果她继续打工,也许吃饭问题不愁解决,但想致富恐怕有点难。这正如她说的“我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要自己开出一条路走才是长久之计”。于是2009年8月,她毅然选择回到老家自己创业。但创业不是盲目的,更需要考量市场的前景。回到家的黄秀团发现田阳县从事种植业的人比较多,市场不缺这个,而全县上下好多户人家都养起了兔子,但都只是小打小闹,最多养十多只。经过多方了解打听,她发现肉兔市场很有前景,于是暗下决心:进行规模化兔子饲养,建起立体生态兔场。
有想法就要有行动。黄秀团拿出了自己在外打拼10余年所得和家里的积蓄,用自家的好田好地换荒地开辟养殖场,2009年她首次引进100只种兔。黄秀团觉得向别人购买兔苗花费的成本较高,而如果自己培育兔种,既可以节省一笔开支,同时出售兔苗,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兔肉鲜甜,口感好,在中高档餐饮店非常受青睐。尤其是到了冬季,肉兔市场供不应求。黄秀团抓住这一特点,夏天适当控制养兔量,而到了秋冬才大规模饲养,她说未来她想建个冷冻库,做冻肉加工,反季节销售,利润将更丰厚。
经过几年的创业,现在黄秀团基本建立起固定的销售渠道,下一步她将成立立体生态兔场专业合作社,创立自己的品牌。尽管到目前,她还未完全收回成本,但有远见的她坚信未来兔肉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今年市场销路好,全年肉兔出栏约4500只,预计收入二三十万元。”黄秀团信心满满地说。
善思量 突破难关天地宽
“在小兔子出生前25至28天要给母兔打疫苗,以提高兔崽的成活率”、“小兔出生后在15天前喂奶2次/天,15至30天喂奶1次/天,30天后不再喂奶”、“肉兔和种兔喂料2次/天”、“这只白色比较温顺,你摸摸”……黄秀团就像了解自己孩子一样了解这些兔子的性情。
记得刚创业时,黄秀团遇到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因为没有养兔经验,我首批养殖的100只兔子,就患病死了30多只。当时我不懂原因,就只知道抱着兔子流泪,真的很难受!”回忆起走过的路程,黄秀团感慨地说。
为了突破技术难关,3年来,黄秀团查询了许多养兔技术资料,多次向县内外养兔大户请教经验和技术。黄秀团说,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自己在实践中慢慢掌握了养兔技术,如今许多问题她都能自己解决,镇里畜牧站的同志有的还拜她为师呢。
现在,黄秀团不仅建起了10间养兔房,还从外地进口了一批专业兔笼,总投入就达40多万元。尽管去年夏季市场低迷,养兔利润有点下降,但黄秀团仍努力支撑着20多亩地的养殖场,靠智慧和勇气经营着她的“小天地”。
行义举 共创致富壮乡
2010年,黄秀团的立体生态兔场被县里定为广西农村扶贫实用技术培训点后,一时间她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周边的村民纷纷学起黄秀团养兔,经常上门向她取经。有着当地壮族人特有的包容和淳朴的黄秀团,毫不吝啬地、大方地为村民提供兔苗,将自己的养兔经验传授给他人。
据镇畜牧站干部介绍,在附近村,一些新的养兔群众由于对技术一窍不通,养的兔子都染了病。黄秀团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跑到现场给养殖户做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在黄秀团的示范带动下,田阳县养兔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辛苦摸索了3年的养兔经验,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做生意的,要不拘小节,我们养兔户要打成一片,大家一起把养兔产业搞好,兔肉市场形成规模才能共同受益。”黄秀团看到的不是眼前小利,而是群众的共同致富。
如今,黄秀团有一个大梦想,就是要把养殖场做大做强,打响自己的立体生态兔场品牌,通过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平台,将兔子远销东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