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珠海白蕉海鲈养殖业传来至今仍有1.3万吨左右的海鲈成品鱼存塘待沽的消息。白蕉海鲈是珠海市产值最高的水产养殖品种,不少养殖户凭借海鲈致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海鲈产业遇到难题?昨日,记者从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和养殖户等多方获悉,海鲈养殖发展至今,出现了对外依存度过高和鱼苗质量下降,以及产品加工、流通、营销能力薄弱等问题。 鱼苗对外依存度太高且质量下降 记者了解到,由于珠海市本地鱼苗质量较差,白蕉镇的养殖户往往需要从福建、汕头、海南等地购买鱼苗。养殖户将这些鱼苗购入后,培育至更大规格,然后进行池塘养殖。还有部分养殖户直接把买来的鱼苗进行培育后卖给其他养殖户。目前,1.6万亩海鲈养殖面积全年海鲈鱼苗需求量约为19200万尾,这些鱼苗几乎都来自外地,海鲈鱼苗供应对外依存度相当高。 高依存度首先导致了高成本。昭信村养殖户李长妹说,她的鱼苗几乎都来自福建省,可一尾鱼苗价格从去年的1毛多涨至如今的3毛多,一张8亩的池塘光买鱼苗一年就要6万元,成本大幅上涨。2011年虽然不少人赚了钱,但今年形势很严峻。 在东围村,一位养殖户还告诉记者,近两年,这些引进的种苗质量出现退化,养殖病害一天比一天多,成活率也大不如前。根据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的一份关于白蕉海鲈产业的调研报告,海鲈全年养殖成活率仅占50%左右。鱼苗质量参差不齐,往往造成部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升高和效益下降。此外,养殖病害防治难度也在加大,随着白蕉海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逐步提高,各种鱼病日益增多。 斗门区海洋与渔业局原总工程师苏跃朋是水产专业博士,对于上述的问题他介绍说,目前,斗门区正在河口区进行育苗孵化试验,这项技术如果获得突破,养殖户就可以用上本地鱼苗。而在病害的问题上,苏跃朋认为,应引导白蕉海鲈产业向莲洲、六乡等地区发展,促进产业科学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莲洲镇和白蕉镇的鹤州北片区正在进行白蕉海鲈的引导养殖。 海鲈产品附加值未能发挥 目前,白蕉海鲈主要以冰鲜的形式销往山东省等地,广东省内的活鲜鱼消费量反而较少。在今年初的珠海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麦平阳就曾提出过《关于提升白蕉海鲈产业发展的提议》。他认为,眼下引导产业科学发展尤为重要。麦平阳表示,珠海市现在仅有5家海鲈加工企业,加工量与海鲈总产量相比相当低,大部分海鲈依靠冰冻流通到山东等地销售,产品附加值并不高。 可正是这个附加值不高的销售方式,今年也倍受打击。记者从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获悉,今年以来,由于东北地区普降大雪,交通受阻,北方市场销售下降。加上养殖规模扩大,产量增多,形成了季节性供过于求。再加上养殖户将海鲈集中上市,白蕉海鲈销售价格逐步走低,甚至跌破养殖成本价。 记者还了解到,珠海市从事海鲈加工的企业现今只有斗门海源公司、北极品(珠海)水产公司、之山水产公司、国洋水产公司以及一些个体加工户,加工量约占总量的10%。加工产品主要以切片急冻、生晒鱼干为主。目前的加工技术仍停留在较为初级和粗放的水平,产品也没有形成系列开发与品牌优势,相比冰冻销往北方的方式,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潜能也没有完全地发挥。而且这些企业数量太少,规模也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仍不够强。和山东、浙江、福建等地相比,差距较大。不过,斗门生态农业园正在积极引进大型央企,据苏跃朋计算,大型央企如能进驻,加工率将能提升30%至50%。 另外,白蕉以当地农民为主的海鲈专业流通队伍虽然已经建立,但由于仍缺乏先进的营销管理和物流管理模式,流通龙头企业也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加上近年鱼塘承包租金接近翻番,养殖成本上升,海鲈养殖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还存在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和销售困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