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正是罗氏沼虾虾苗上市的高峰季节。近两年由于虾苗连年减产,罗氏沼虾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的高邮、姜堰、江都地区,10多万虾农损失惨重。3月3日,记者特地前往苏中最大的虾苗养殖基地江都小纪镇吴堡村,调查今年苗情。
吴堡地处高邮、江都、姜堰交界处,几无工业,记者车行至此,却常见田间有高耸的烟囱冒出黑烟。“今春气温太低,虾苗对水温十分敏感,必须要靠烧煤把水温控制在30度左右。”记者走进张爱勇的育苗车间,犹如进了热烘烘的澡堂。苗场3台燃煤锅炉24小时昼夜运转,每天烧煤就得2吨多。聊起育苗成本,张爱勇说:“我这新繁苗场投资了500万,不建这种高规格苗场风险更大,干这一行,首先得亏得起。”
投资罗氏沼虾苗场这两年很热,仅吴堡,两年来苗场就已从3家变成了7家。引发投资热的主因还是育苗市场的变化,苏中地区多年前就是全国罗氏沼虾养殖基地,虾苗年需求量约60亿尾。2010年起,因太湖治理国内虾苗供应量锐减,且虾苗质量大幅下滑,很多虾农高价抢回的虾苗存活率还不到30%,因此我省10多万虾农这两年普遍遭遇“无虾可养”的困境。
“吴堡每年虾苗供应量最多20多亿尾,只占到周边市场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市场供不应求,按理苗农日子应该很好过,但育苗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徐志明早在10多年前便开始摸索罗氏虾育苗,他的苗场也是目前我省挂牌的仅有的两家良种繁殖基地之一。但他坦言,育苗如赌博,就是同一片苗场同一个技术员,在不同年份育出的虾苗也不能保证质量稳定,很多风险并非有了技术或规模就是可控的。他列出了三大不可控因素:第一,虾苗对水质要求非常高,一旦水质有细微的变化,可能技术人员还没察觉时,虾苗就已经有了反应;第二,目前业界对罗氏沼虾疫病研究还远远不足,虾苗突然死亡或者光吃饲料不长大的现象屡见不鲜;第三,主要饲料“丰年虫”的市场价,今年从40万元一吨暴涨到46万元,但质量却一直没有保障,一旦饲料买得不好,不仅货款无归,虾苗质差也没了销路。
正由于育苗风险大,过去一般都是由村集体办育苗场来分摊上游育苗和下游养殖户的风险,而现在,市场和风险都集中在少数育苗虾农。高邮龙虬镇罗氏虾养殖户荀术华算了一笔账:塘地租金每年每亩800元,用于虾塘改造的钱每亩需要1500元,温室的建筑材料每亩1500元,再算上虾苗、饲料的钱,他的35亩虾田一年投入要30多万元,“这么多钱投资下去,一旦虾苗出问题,这些钱就等于全扔水里啦。”
育苗市场不稳,意味着整个罗氏沼虾产业今后将持续上演“过山车”行情。对此,扬州大学水产系的教授、专家则认为,罗氏虾产业遭遇的“苗困境”根源还在于技术。育苗市场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特性,在罗氏虾产业比重较大的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招商引资措施,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投资单位和技术合作单位,争取形成产学研合作和多元投入的育苗市场架构,通过市场手段改进虾苗养殖技术。与此同时,政府也要适当改变目前“锦上添花”式的帮扶模式,财政和技术支持不能仅限于几家良种场,而要针对行业普遍性的技术难题,牵头相关部门进行技术攻关,为苗农雪中送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