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一批专程从广西各地赶来的民众左手提着水桶,右手护着装满鱼苗的水袋,三五成群地向南宁大桥附近的河边赶去。“我们要科学有序放生。”义务参加放生活动的民众们大多是“广西水生动物复育放生协会”会员。
当天早上8点30分,“广西水生动物复育放生协会”启动仪式在青山公园观音禅寺门前举行。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施汉飞出席启动仪式,并与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共同为协会揭牌。
施汉飞副局长表示,近年来群众自发组织的放生氛围愈加浓厚。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通过组织开展放生科普知识和放生文化宣传,培育水生态缺失物种或拯救濒危动物和物种,显得格外紧迫和必要。只有科学有序放生,才能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李昭信在启动仪式上详细介绍了科学放生的基本知识,包括如何选择放生的物种、避免放生有害物种,以及如何科学选择放生的时间和地点。其中,普通民众所熟知的鲶鱼、食人鱼、牛蛙、福寿螺等,也都属于“禁放”对象。
水产专家在放生现场介绍,目前在邕江中已经发现有雀鳝和清道夫的“踪影”,南湖中也被发现有民众放生的巴西龟、鳄龟,它们均是破坏邕江、南湖水生系统生物链的“罪魁祸首”,一旦放到公共水域,极有可能危害到其他鱼类的生存。
据悉,“广西水生动物复育放生协会” 是在行业主管部门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和社团管理部门的规范指导下,通过举办与生态环境、企业个体活动相关的的科普教育活动,有针对性进行复育水生态缺失动物放生和相关的科普文化、放生文化宣传推介等,从而唤起广大民众热爱科学、热爱动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文/杨晓佼 图/毕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