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河南视窗报道 东方今报报道:(记者 杨霄 实习生 王会勇/文 袁晓强/图)一张硕大的奶源基地规划图纸,印满了条条框框和花花绿绿的格子,当它出现在焦作武陟县城子村村民眼前的时候,这片原本静谧的黄河滩涂沸腾了……
不久后,来了一个名叫戴士伟的28岁年轻人,他向这里的民众慷慨陈词:这是一个名叫多尔克司的奶源基地,其综合装备实力堪称亚洲第一。它不仅会为中国奶农创造财富,还将彻底推翻“中国无奶论”。
支持戴士伟狂妄言论的背景是:瑞典利乐拉伐集团、以色列阿菲金集团、美国格林财团、以色列首席乳业专家丹尼尔、以色列驻华国际合作科技农业参赞雪山(中文名),这些国际级的乳业巨头及行业泰斗都是多尔克司的参与者。
○大股东利乐拉伐身世显赫全球第一
多尔克司奶牛饲养园区将实现2万头奶牛全智能化饲养和挤奶,是瑞典利乐拉伐集团在亚洲投建的第一个全球样板示范牧场。
项目在2009年全部建成后,年产鲜奶20万吨,主要为蒙牛焦作公司供给奶源。这是戴士伟为“奶牛联合国”一手设计的盈利路线。
戴士伟,这个28岁的前蒙牛焦作公司精锐高管,力图在短短一年之内,联合数家外资机构及国际乳业泰斗,打造投资高达6亿元的“奶牛联合国”。
戴士伟到底有着怎样的能量?戴士伟没有避讳介绍自己的身世。当然,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得通,为什么他会是制造“奶牛联合国”的主导者。
按照戴的说法,多尔克司的第一合作方为全球500强企业瑞典利乐拉伐集团。它也是全球最大的乳品企业,业务涵盖奶牛、牧场、设备、牛奶加工、包装、金融投资,在全球拥有54家子公司,市场份额占到全球的43%。
而在中国焦作的这一项目,则是利乐拉伐集团在亚洲设立的第一个全球示范牧场,共投资了价值两亿元的国际一流牧场生产设备。
利乐拉伐又凭什么会将价值数亿元的资源,投给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抢在记者发问之前,戴士伟做了主动的自问自答。
4年前,他进入蒙牛集团后,有幸结识了利乐拉伐集团战略投资总裁迈克尔·休斯(音译)。之后,二人成为忘年交。
2007年年初的一天,利乐拉伐集团提出了在华投建一个国际化奶牛牧场的构想,并向其发出了要约。
戴士伟说,自己被其看中的原因只有三点:第一,他个人对中国乳业发展的认识符合利乐拉伐的观点;第二,他对投身乳业发展的向往与执著,符合利乐拉伐的投资价值观;第三,他不会养牛,这样这个养牛行业的门外汉就可以“只需照做,无需辩驳。实践决定理论”。“中国奶牛平均产奶量,只有全球最高水平的30%左右;而牛奶的质量,则多被国际同行业视为劣等货。”于是,双方合作的基点就这样一拍即合:致力于改善中国乳源基础质量。
○“多国部队”联手打造“奶牛联合国”
打造多尔克司,被戴士伟视为其全新人生的开始。在他看来,积累多年的优质资源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譬如现任以色列驻华参赞雪山(中文名),就承接了这个“奶牛联合国”技术总监的职务。“他是全球第一奶牛养殖技术大国的奶业博士,也是他让我真正认识到中国乳业发展中的根本性缺陷。”戴士伟这样介绍雪山。
戴士伟还表示,如今有了利乐拉伐全球示范牧场这块金字招牌,意大利、法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朋友资源”,也就理所应当、顺其自然地有了发挥作用的载体。
就在上周,戴士伟的一趟以色列旋风之旅,又投进了一个足以震荡中国乳业的“好球”:以色列阿菲金集团董事长约瑟夫·夏摩尔,不仅欣然同意了为多尔克司提供目前最先进的管理系统、人员和设备,更决定在焦作投资兴建阿菲金全球研究中心。
在戴士伟看来,阿菲金为他“推动中国乳业发展方式革命”的梦想再添“虎翼”,他的多尔克司如今俨然是一架双发超级战斗机。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诸如蒙牛、伊利、光明等中国乳业巨头,不都比戴士伟更适合建设这样的奶源基地吗?
戴士伟的解析则是,任何一个生产型企业都难以全身心投身到奶源建设当中。一是他们不舍得投入数亿元的产奶设备和管理系统,二是他们作为行业生产巨头,完全可将奶源生产成本及上下游供求变化的市场风险剥离出去。
而利乐拉伐和阿菲金需要做的则是,改变中国广袤大地上手工作坊式中小奶站遍地的现状,逐步帮助更多的奶农生产出优质牛奶,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奶源社区,从而改变他们的投资理念,推广其生产型的设备。
由此可见,建立多尔克司,其实还可以看做是利乐拉伐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利乐拉伐只有让奶牛产出了优质的牛奶,帮助农民实现了切身利益,才能实现其在中国市场获取更大利益的目的。
当然,多尔克司的其他合作伙伴,也会各取所需:以色列的优秀专家及计算机化牧场管理系统,在全球闻名的利乐拉伐多尔克司示范牧场,推广其全球最先进的管理系统和科学技术;澳洲奶牛商所提供的牛种,有了全球最好的专家照料,用上了利乐拉伐最好的生产设备;美国格林财团及其他国家的风投公司,则解决了逐利的问题……
○戴士伟力推乳源基础建设革命
“让中国的牛奶,能与国外的牛奶有同台竞技的资格,有一天也可以接上一杯就可以喝掉,这就是我最终的梦想。然而这首先得实现一个前提,让中国的奶农首先享受收获……”戴士伟认为,改变下游生产型企业打压奶农转嫁经营风险的现状的唯一办法,就是展开一场乳源基础建设革命。
在戴士伟看来,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食品资源革新的重要性,于是近两年大力支持畜牧业源头建设的政策在不断强化。譬如,农民补贴、奶牛补贴、土地资源支持等。这些政策的支持,无疑为乳源基础建设革命提供了最好契机。
由此,戴士伟的看法是,未来乳制品行业最大利润获益者应是奶农。
他称:“牛奶生产原理就像是凉水变开水。那么,谁在这个产业里付出的资源和劳动最多?显然是奶农。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奶农必须能够提供优质奶原料,让生产型企业去求购。”“中国奶牛平均产奶量,只有全球最高水平的30%左右;而牛奶的质量,则被国际同行业视为劣等货而拒饮;牛奶的品质差距,已影响到国人的身体素质;收入微薄的农民脸上,总是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如此之多的外来合作方,乐于投身多尔克司的基础价值所在。”戴士伟强调,这些合作方同样对中国奶源建设上存在的根本性差距,抱以积极支持改善的态度。“牛种与饲料差影响奶牛健康产奶,这是澳大利亚人为了推广奶牛出口,曾灌输给中国人的错误理念。”事实上,澳大利亚也不得不钦佩以色列和瑞典的顶尖技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数千年的奶牛饲养文化和经验。于是,他们靠研究数据积累技术,成为世界第一。
养奶牛的机器人早在1998年就发明并使用了,饲料的规格形状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奶牛产奶,他们都非常清楚。但如果中国乳业基础源一直无法摆脱经验论的误导或奶牛品种论的误导,诸如利乐拉伐这样拥有世界先进技术及精良装备的商家,就无法从中国乳业发展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焦作乳源基地仅是野心的开始
按照多尔克司现有的规划,武陟牧场仅仅是其在河南的一个中心基地。待它逐步成熟后,将在全省发展100多个奶源合作社。每个合作社都将投建利乐拉伐的设备,奶农可以将牛牵到这里“坐享其成”。
戴士伟表示,中国现有奶牛的平均年产奶量约为6吨,但奶农投入成本换算为牛奶约合3~4吨。多尔克司的目标是,将奶牛产奶量提升到10吨,成本趋于更低。而奶源的蛋白含量将比现有的平均水平高出2倍,达到制作奶酪的国际一级标准。
与此同时,奶农们可以按照多尔克司的要求种植牧草另获收益。
按照目前中国种植牧草的纯利润,一亩地约合1200~1500元,而多尔克司的股东们则提出,要让农民的这一收益提高两倍以上。“或许不久的将来,国内众多乳制品企业将以采用多尔克司的奶原料为荣,打上多尔克司的标志是这个品牌的身份象征。”戴士伟认为,他的人生也将因此而精彩。
而在其对“个人从中收益预估”做出解释时,他仅表示自己是年薪制,股份收益将用于投资多尔克司的再建设。“我是在拿我的个人信誉做纽带,在这个投资项目上牵连多方共同的愿望。而我个人,则是个超级打工仔。”当被问及个人所占投资比例时,戴士伟称。
同时,戴士伟又强烈否认了外界对其诸如“睿智而勇敢的农场主”的评价。
他说,他所梦到的未来,是搞一场引导中国乳源质量翻身的革命,更是一场试图改变外国人耻笑中国牛奶的革命。让十多年来饱受奶源价值倒挂之苦的中国奶农,在未来的中国乳业产业发展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