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村,着力于奶牛饲养、育种、防疫、产销和管理的科技创新,依托奶牛产业拉动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围绕“奶牛”产业加快自治区新农村科技信息化基地建设步伐。日前,舍必崖村还被列入国家首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是国家科技部启动的 120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村之一,也是全市唯一一家村级试点。近日,笔者来到舍必崖村,感受到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新成就,听到农民欣喜地称他们这里是“‘牛’人、‘牛’事年年新,牛文章做足好前景”。
“牛人”进村。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村充分利用三级农村教育培训网络,组建成立了占地 960平方米的“奶业专家大院”,聘请十多位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科学院、兽医站等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为奶牛把脉问诊。大院设有冷配站、奶牛诊疗室、奶牛住院部、奶牛手术室等,并使“奶牛冷配、胚胎转移”的冷配技术项目全部进行微机化管理,实现了奶牛的“优生优育”。同时,赛罕区还抽调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组成技术服务小组,常年坚持进驻各乡镇、重点村开展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地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交流和指导农民科学育牛,做好奶牛选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的一条龙跟踪服务,为增加奶产量和奶源质量把关。就农户在科学育牛等养殖方面出现的疑难困惑,有针对性地讲授科学管理实用技术,对症下药,使不同农户提出的不同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每个重点村至少安排 1名科技人员蹲点,服务农民,提供技术帮扶。促进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养牛户高兴地对笔者说:“自从有了这些热心的专家、教授给我们指导、把关,让奶牛不仅住进了现代化小区,而且还有了‘家庭医生’和自己的医院,我们养牛的信心足了,这些人真‘牛’!”
“牛事”出新。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合作经济已经成为赛罕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组织模式和发展趋向,在实践中显示了蓬勃生机和活力。舍必崖村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地培育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形成了多形式组建、齐头并进的格局。去年,由舍必崖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奶牛养殖小区奶业合作社”,以股份制的形式鼓励、吸收村民入股,目前已吸收 100多位股东。合作社的成立形成了全村奶业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科技把关、整体防疫的良好局面。据该村主任介绍,自成立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以来,仅采购奶牛饲料一块就从以往农民零买时的每斤 2.6元降到集体采购的每斤 2.4元。大大降低了养牛成本,合作社成立满三个月就对股东实现分红,从而打消部分村民的投资顾虑,起到为民增收的目的。日前,赛罕区还启动了优质后备奶牛补贴兑现款发放,为村民的优质后备奶牛发放了每头 500元的奶牛良种补贴。在奶业发展上积极落实国务院加强奶业发展八条措施,实施国家奶牛良种补贴和百万优质奶牛增产技术推广项目,已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13个,奶牛稳定在 18万头左右。部分小区实现了人畜分离、科学饲养、一体防疫。奶牛良种率、单产水平和奶产量居全市首位。
“牛文章”做足,前景无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舍必崖村与内蒙古伊利乳业集团常年合作,联手打造新型封闭式奶牛养殖小区,加强科学管理及产业配套。笔者走进封闭式自动化挤奶车间,看到按部就班的挤奶程序一一呈现。洗手消毒区、制冷区、奶桶摆放区,完善的设备、严格的科学管理和检疫保障了奶源质量。村主任告诉笔者,今年村委会积极配合伊利集团“倡导诚信合作打造奥运品质”,为奥运献上一份农民兄弟的心意。近几年,全村在科技创新上做足“牛文章”,不仅推进了奶业健康发展,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为首府打造“中国乳都”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