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汛期,台风频繁。为了进一步加强渔船安全管理和海上搜救工作,4月23日,广西海事局和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共同在北海市召开广西北部湾渔船海上搜救工作座谈会。这次座谈会还邀请了沿海三地市的渔民代表参加。
为什么邀请渔民代表参加?广西海事局副局长张志颖在4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自2003年6月至2007年底,广西海上搜救中心共处置海上渔船险情报警320次;组织搜救行动94次,占所有搜救行动总数的56%。特别是2006年对渔船的搜救行动占了当年搜救行动总数的76.9%。邀请渔民代表参加,就是要了解广大渔民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其次,目前部分渔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给搜救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张志颖说,有一次,一位北海渔民明知恶劣天气到来,依然冒险出海作业,结果因船出现故障报警求救。由于天气恶劣,搜救船舶没办法靠近该渔民所在海域。第二天,搜救中心派出了直升机对其进行援救,但救援飞机第一次到达后,该渔民不愿放弃3000多元的渔船,拒绝上飞机离开,直升机只好返航。为了救助该渔民,直升机第二次出动,可不论怎样劝说,该渔民仍然不愿离去。据了解,直升机出动一次,就需花费几万元,该渔民的行为不但给救助方带来了极大的危险和压力,也浪费了国家搜救资源。后来如果不是天气好转,该渔民的生命根本无法保障。
“渔船的通讯联络不畅,也经常给搜救工作带来难度。”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渔业执法处处长林裕安也说,在广西沿海作业的渔船60%是小船,渔船结构简单,缺乏救生、求生、消防和导航定位等设备,发生险情时不能提供准确位置,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救助时机。目前,沿海大部分渔船除手机外没有其他通讯设备,手机的海上讯号不好,发生险情时无法保持有效联系,给及时救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小型渔船和无证排筏属于“三无船舶”,技术状况差,普遍缺乏消防救生和通信设备,出海遇险后没有自救能力。部分渔船主还聘请内地的民工出海打鱼,这些渔民缺乏海上生产生活经历,流动性较大,并且大多未经专业培训,缺乏海上安全常识和技能,在发生险情时,缺乏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座谈会达成共识:为渔民专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搜救制度刻不容缓。为此,除了加强渔船的安全管理工作外,广西海事局还将和渔业部门建立海上安全信息和险情预警信息的交流制度、渔船海上搜救联动制度,提高海上渔船救助工作效率和救助成功率。其次,还将着力推动建立我区海上搜救奖励资金制度。对在参与搜救的民间船舶、军用舰艇等非专业救助力量进行奖励或补偿。(李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