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一批50万只大规格“南日海参”成品销往山东、大连,成为日本、韩国游客的盘中餐,卖了个好价钱,每公斤达160元,另外一部份网箱养殖的小规格“南日海参”为防其进入夏眠状态,运往山东省沿海,利用南北水温差异定期实行异地寄养。目前“南日海参”渐露头角,市场供不应求,成了“香饽饽”。据了解,因南日岛地处外海,水质清新、理化因子稳定,潮流畅通、水温适中,加上以南日出产的新鲜藻类作为饵料,接近天生的绿色食品而饮誉天下,味道鲜美独特,一枝独秀大受消费者的欢迎,种种优点从而被世人誉为“南日海参”,浅海浮筏式海参网箱养殖技术开发走在全国前列,成了同行的佼佼者,海岛的高产高效拳头产品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可望成长为南日岛另一个与土生土长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日鲍品牌产品相媲美的海珍品,在市场上占一席之地。
海参又名海鼠,木肉,属于棘皮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皮厚、柔软而粘滑,肌肉发达,善于收缩。自古以来,陆有人参,海有海参,两参几乎齐名,作为高级滋补食品和中医药膳的美名早已名闻遐迩,被冠为肴品海八珍之首,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酸性黏多糖、人参多糖、挥发油、氨基酸,海参素,多肽等50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肾阴壮阳、生脉血、治下痢溃疡及调节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癌等功效。也可作为医治慢性关节炎、风湿关节炎、腱炎、踝扭伤及韧带拉伤的药物,对人体的生长、愈创、成骨和预防组织老化、动脉硬化等有着特殊功效。海参中提取的海参皂甙的抗真菌有效率达88.5%,是人类从动物界找到的第一种抗真菌皂甙。海参具有在不同海域生长、不同科类就具有不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特性。海参可烹制成葱烧海参、扒海参、烩海参、清汤海参、海参捞饭等,也可被加工成为即食海刺参、即食海参罐头及鱼翅炖制、淡干海刺参、盐渍海刺参等保健食品。
海参的品种很多,主要为有刺和无刺两类,有刺的为刺参,无刺的为“光参”或“秃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天生海参的不断减少,人工养殖海参悄然兴起。2005年初,南日岛水产技术人员经调查反复筛选,引进了北方刺参品种,摸索采取虾池养殖、陆基式工厂化养殖、网箱混养、浅海浮筏式海参网箱养殖模式进行试验养殖,反复对照其成活率、生长周期、投饵系数、经济效益及参考是否有大量淡水注入等因素,经过对养殖技术、模式一系列改进,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取得最佳的养殖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目前在南日岛小日、线屿、鸟屿、坑口海域采用“浅海浮筏式海参网箱养殖”模式,即每年农历11月投放规格为10-20只/500克的苗种,翠年农历3月收成,成品直接投放市场,小规格产品则为防其进入夏眠状态,运往北方利用南北水温差异定期实行异地寄养,而虾池海参养殖模式近200亩。如今南日海参养殖渐露头角,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星星之火”已成燎原态势。
据有关专家估计,“南日海参”目前正处在起步阶段,南日海参养殖业也同样具有“三高”特点,即技术要求高、初期投入高、投资风险度高的特点,但投资的回报率高,目前投入与产出比则高达1比3。南日岛水产技术人员拥有把土生土长的“南日鲍”产品培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的丰富经验,可借鉴其成功经验,树立“南日海参”品牌。一旦海参养殖业也能象“南日鲍”养殖业一样具备适当的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形成产业规模,初期产值可望超过亿元,把大海这一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创汇优势,产业将会做大做强,前景非常看好,我市可望继“南日鲍”养殖业之外又呈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