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牡丹江龙大奶牛场438头产奶牛实施奶牛群体改良技术3年来,奶牛的乳房炎发病率由19%下降到6%,平均单产由5.4吨增加到6吨,3年增加经济效益185万元。日前,记者从省畜牧兽医局获悉,我省启动实施了3年的奶牛群体改良(DHI)项目已初见成效。如今,全省像牡丹江龙大奶牛场一样应用DHI技术的规模奶牛场达到63个,参加技术测定的奶牛头数已突破20000头,这些奶牛场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奶牛的生产性能都显著提高。
我省是奶牛业的生产大省,荷斯坦奶牛的存栏量一直居全国第一。但奶牛业整体生产力水平和规模化程度比较低,奶牛平均单产长期徘徊在5吨以下,奶业生产迫切需要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为此,2005年,我省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启动实施了奶牛群体改良(DHI)项目。
据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奶牛群体改良(DHI)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管理奶牛生产的综合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国际先进的DHI手段,对奶牛进行生产和繁殖信息统计、处理、分析和反馈,可以对每头牛体形、外貌、产奶量、鲜奶质量及奶牛健康水平做出鉴定,对奶牛场(户)的饲养管理做出综合评定,并提出改进措施,进而对奶牛的群体品质进行定向的改良提高。该技术在奶业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几十年。
实践证明,目前,我省奶牛群体改良工作已初见成效。省家畜繁育指导站技术人员研究发现,3年来,参测奶牛的繁殖和代谢类疾病发病率下降,其中乳房炎发病率降低到8%以下。又由于奶牛的疾病得到了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因此减少了奶牛的产奶损失和牛只更替的成本。奶牛场则改进了饲养管理,使奶牛产犊间隔明显缩短,平均水平达到395天;牛奶中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奶价提高了0.15元。
今后,我省将全力推进奶牛群体改良体系建设,促进奶牛业现代化。到2012年使全省参加DHI测试的奶牛达到15万头,占奶牛总数的10%;全省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母牛的繁殖效率提高10%,奶牛场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