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牛奶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喝牛奶成为多数市民的一种习惯。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各种原料价格的一片涨声中,牛奶价格也连续上涨。这种少见的价格“牛市”,除了让消费者不适应外,奶农和生产厂家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牛奶价格上涨奶农高兴
昨天一大早,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土城子村韩行慎就将25桶当天生产的鲜牛奶送到奶站,他一边从车上往下卸奶桶,一边对记者唠起了这两年的牛奶收购价格和饲养成本。2007年10月以前,每公斤牛奶批发价为1.8元多一点,饲料每吨2100元,豆饼每吨3000多元,雇一个人工每天30至35元;今年每公斤牛奶批发价为2.56元,饲料每吨2230元,豆饼每吨5000多元,雇一个人工每天40至45元,可谓是“水涨船高”。
韩行慎目前饲养了40头奶牛,在旅顺口区算得上是奶牛大户。由于他懂技术、会管理,每天平均可生产鲜牛奶600公斤,收入1500多元。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收购价格,扣除成本,一年的纯收入在12万元左右。据了解,旅顺口区现有奶牛3000头左右,每天产奶30多吨,如果按眼下的牛奶销售价,饲养户可以接收。“虽然成本增加不少,但由于牛奶价格也涨了很多,与前两年相比,收入还是有所增加。”有过多年饲养经验的韩行慎对现在牛奶价格还算满意。
2007年下半年鲜奶收购价提高,养牛场户的积极性高涨。但有关专家认为,鲜奶收购价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奶农的积极性和奶牛养殖稳定发展,难以保证原料奶的稳定供应。长期以来,乳品加工企业和养牛户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原料奶收购价格基本上由乳品加工企业根据成品奶的市场供求情况来决定,广大奶牛养殖户处于被动地位。专家建议,要逐步建立合理的原料奶收购价格机制,保证奶牛饲养效益的稳定。作为我市多年的地产品牌牛奶,三环乳业长期依靠合同的形式,保证奶农收益,以稳定原料奶的收购。
销量减少生产商忧虑
与奶农的欢喜相比,牛奶生产商却多了几分忧愁,这种忧愁从去年8月份就一直存在。200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饲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和进口奶粉价格的成倍增长,国内鲜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现了外地乳品企业来大连抢购鲜奶的现象,给全市正常的奶业生产带来了影响。据大连三环乳业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9月份开始,由于国际奶粉价格的大幅上涨,原来靠进口奶粉加工液态奶的部分品牌牛奶生产商开始在全国抢购原料奶,使得地产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不断上涨,最高时涨到每吨3300元,而在去年8月份之前的最高价格也只有2100元/吨。原料奶价格的突然上涨让一直依靠24小时产销模式加工鲜奶的三环乳业遭受了不小的冲击。“原料价格大涨,市场上的加工奶调价却很缓慢,因为要经过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据介绍,去年下半年,三环乳业做了好几个月的亏本买卖。
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上涨也逐渐影响到市场零售价格。据了解,我市超高温牛奶的零售价格从每500克2.1元一路上涨到2.5元,巴氏牛奶的价格则从每500克2.2元涨到2.6元。随着市场牛奶价格的提升,市场销量也在跟着下降。在大幅涨价后,三环乳业的日销量减少了近10吨,公司不得不赔钱把长年订单收购的多余鲜奶加工成奶粉销售。
更加引人注意的是,牛奶价格的上涨正在使市民减少对牛奶的消费。为了稳定消费者,生产厂家不得不点起各种促销的战火。进入7月以来,各家企业继续加大力度,捆绑搭赠的暗降价形式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而适合夏季饮用的酸奶产品也开始出现价格松动。去年7月中旬,多家大型乳品企业聚首南京,签署了《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约定从去年7月23日起,乳企取消产品的捆绑、搭销。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卖场乳品专区有不少整箱纯牛奶都背着“拖油瓶”,蒙牛和伊利等品牌的鲜奶和酸奶等产品“搭赠”之风卷土重来,成箱牛奶上绑着不同数量的盒装牛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