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首  页 | 加入收藏 |   渔牧网服务版
    
 
政策法规 | 市场资讯 | 养殖技术 | 视频.拍客 | 价格行情 | 食品养生 | 供求信息 | 广西水产畜牧业协会

广西对虾网 | 龟鳖业 | 猪业 | 羊业 | 鹅业| 罗非鱼| 鸽业| 犬业| 黑豚| 家禽| 综合| 奶业| 饲料| 兽药| 器械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广西渔牧网 >> 市场资讯 >> 行业动态 >> 水产快讯 >> 正文
唐启升院士:容量是生态渔业的核心
  时间:2008-7-18     来源:中国养殖网    编辑:suyang
  【字体: | | 】     我要评论( 0 )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左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合成(左二)在摩托艇上观看刚刚从海底打捞上来的底播增殖扇贝、海胆。张一峰/摄

    在全国众多临海城市中,拥有1906公里海岸线的大连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近年来,由于粗放型的海洋捕捞方式造成近海资源的日渐衰竭,如何变“靠海养人”为“靠人养海”,由简单地向海洋索取转变为养海护海,成为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等企业顺势而动,创造了海洋生态养殖模式,在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强力扶持下,以生态渔业为基础的高效渔业和外向型渔业已经在大连市长海县各个海岛落地生根,并为当地的渔民和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日,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合成带队的专家团一行到长海县獐子岛镇实地考察后,认为长海县的生态意识已走在全国前列,獐子岛集团生态渔业的做法在全国同行业中堪称范例。

    发展生态渔业是国家需求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开发“蓝色国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海洋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10%,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据则达到了40%。在当前国家耕地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下,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我国未来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基础。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介绍,按人口增长速度推测,到2030年,海洋食品的需求将增加1000万吨。如何使海洋产品源源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就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耕海牧渔,实现生态养殖,为未来打造“粮食基地”,正是全体中国渔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容量是生态渔业的核心

    渔业研究离不开海上调查。作为我国长期从事海洋生物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著名学者,唐启升院士率专家团一路奔波来到长海海域,实地观测獐子岛渔业的生态养殖实践,并就地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用张合成的话说,这也是中国水科院第一次对一家渔业企业作如此深入和长时间的考察。

    在谈到我国如何发展生态渔业时,唐启升运用生物链的基本理论,提出我国应实行“非顶层获取策略”。西方国家往往更多地获取食物链顶层的大型水产生物,这就使水产品数量的增加受到了很大限制。而我国的国情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应更加注重获取海洋生物链中“非顶层”的食物来源,以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食物需求难题。同时,生态渔业又是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仅以贝类和海藻养殖为例,每年不仅为人们提供1000万吨的食品,还可减排120万~150万吨碳。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容量标准,成为发展生态渔业的关键所在。容量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一则会产生由于食物供给不足造成的压力,另外还会出现由于生存空间不足产生的环境胁迫。而我们的目标是“高产出,高产值”,这就要求渔业企业从营养动力学、水动力学等角度,根据不同的要求,科学评估水体的最佳容纳量。

    与科研“国家队”联姻

    獐子岛位于黄海深处,北纬39度,寒暑交界,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强,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将这一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海产品优势的,就是獐子岛集团实行的“底播增殖”技术,即将优质种苗直接投放到深达三四十米的冷水域海底,既不需要投食,也无需用药,让这些种苗经过2~5年的自然纯生态成长,形成海产品的野生品质。经过不断探索,又创造出上层套藻、中层养贝、底层珍品养殖的科学生态养殖方式。十多年间,“底播增殖”模式使虾夷扇贝成为了一个年产值10多亿元的产业。目前每年向海底自然投苗超过20亿枚,价值达1亿元。

    集团董事长吴厚刚向记者介绍,獐子岛渔业坚持“耕海万顷,养海万年”的理念。为保证海域的清洁,近几年,岛上不断加大绿化覆盖面积,现在连下雨时从岛上流进大海的水都是清澈的。2005年,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建立海洋生物实验室并建造了监测船,每半个月对所辖养殖海域的水质、微生物等指标进行一次全面检测,5~9月高温期间,每月由国家赤潮生物监测中心对可能出现的有毒浮游生物、贝毒素、污染物等进行两次跟踪监测。到目前为止,公司环境水质监测制度建立率达100%。其所在海域一直保持着国家清洁海域标准,被国家海洋监测中心确定为国内最适宜海珍品生长和养殖的海域之一,并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海岛海珍品增养殖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为加强科技对渔业的引导和支撑,近年来,獐子岛渔业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科院海洋所等机构联合研究的“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投入3000多万元与大连水产学院合作开展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利用物理与生物的方法和技术,营造海藻场,设置人工鱼礁、人工藻礁,对刺参、海胆、皱纹盘鲍、扇贝等海珍品的栖息环境进行修复与优化,确保獐子岛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海珍品天然种质资源库”。

 

 

  上一篇文章: 象州六统一打造第一桑蚕合作社
  下一篇文章: 农业部:2008年上半年全国渔业、畜牧业平稳发展
关闭窗口
免责声明:
1、对于本网编辑转载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771-5877065
 
相关文章:
· 南宁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开展邕江“打非治.. · 搭平台 促合作 助发展
· 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联合相关部门对南宁双.. · 严格落实珠江禁渔期制度严历打击非法捞行为..
· 罗非鱼调查报告:广西钦州养殖面积4万亩 · 广西柳州:5000斤塘鱼接连翻肚 怀疑鱼塘水遭..
· 中小鲍鱼养殖户如何逆袭 · 广西对虾产业发展2014年学术年会暨渔业名优..
· 日本修改渔业法 加大对外国非法捕捞者处罚力.. ·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越南高层多次表示希..
· 罗非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病害低利润高 · 对虾养殖需警惕六大常见亚健康疾病
最新推荐资讯
2024年第二季度我区水产畜牧产品价格简..
2024年6月30日我区价格行情
2024年6月20日我区价格行情
2024年6月10日我区价格行情
2024年1-5月份我区水产品价格汇总简析
2024年5月30日我区价格行情
2024年5月20日我区价格行情
2024年5月10日我区价格行情
 
图片资讯精选>>
2024年第二季度我区水产畜牧产品价格简析
2024年第二季
第八届(2024)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邀请函
第八届(2024
关于举办第十四届(2023)广西生猪产业发展大会暨肉类食品预制菜产业供需对接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十四届
第七届(2023)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第七届(2023
热点资讯
贵港扬翔饲料有限公司
  贵港扬翔饲料有限公司是广西产销量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始终奉行"..
麦麸喂猪要适量
秋冬养羊注意早搭暖棚
奶山羊饲养有七忌
母羊的饲养管理
农业部:严查逃避检疫抗拒强制免疫违法..
养鸡户自配饲料九注意
 
最新产品推荐 最新供求信息
环保空调
环保空调
“科瑞莱”蒸发式冷气机降温换气机组适用于开敞式及半开敞..
黄沙鳖
黄沙鳖
鳖类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色氨酸在测定过程中,经酸水解..
古典三黄鸡
古典三黄鸡
古典型岑溪三黄鸡体形小巧,外貌华丽,肉嫩骨细,极富野味..
最新价格行情 养殖技术
2024年6月30日我区价格行情 7-2
2024年6月20日我区价格行情 6-21
2024年6月10日我区价格行情 6-11
2024年1-5月份我区水产品价格 6-2
2024年5月30日我区价格行情 5-31
2024年5月20日我区价格行情 5-21
2024年5月10日我区价格行情 5-10
2024年4月30日我区价格行情 5-1
致富经验
农家女十年前紧巴巴 试养鸡获成功 11-24
下岗职工养蛋鸡养出新名堂 11-24
王小平:“QQ养鸡”带富一方人 11-21
抱团养殖 公司集体加农户养牛同走 11-13
养猪也玩“朋友圈”:物联网养猪的 11-10
广西:创业小伙的“玉兔情结” 9-17
醴陵一大学生回乡当“羊倌” 首批 8-29
来宾市:“兔姐”养兔奔富路 8-29

关于我们 - 用户条款 - 版权条款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本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Tel: 0771-5877065  Fax: 0771-5873770   Email: znjunke@163.com  欢迎加入广西养殖行业Q群:58999360(欢迎加入) 、23785228 (欢迎加入)
Copyright © 2012 广西水产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    设计、程序:广西水产畜牧业协会网络部   桂ICP备110067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