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池凤山县把黑山羊养殖作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战略任务来抓,加快品种改良,推广圈养、半圈养技术,大力发展养羊业,促进全县养羊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据了解,2007年该县山羊饲养量为6.48万只,出栏3.18万只,价值1270多万元,存栏3.2万只。今年1至7月,该县山羊出栏2.68万只,价值1070多万元存栏4.59万只。
凤山山多地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河池市养羊比较合适的县分之一,目前,养羊业已成为一项支柱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凤山具有悠久的养羊历史,全县草山面积6万多公顷,每公顷产草量约5000千克,有山羊喜欢吃的乔灌木叶200多种,按牧草成分和适口性分,优等和良等牧草各有20多种,中低等有70多种。近年来,该县举办科学养羊培训班30多期,参加培训人数达31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1万册,向群众传授山羊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品种改良技术和牧草栽培及加工利用技术,使广大农户掌握科学养羊技术,有效推动了全县养羊业的发展。
为改变山羊品种退化、个体矮小、生长慢、饲养周期长和经济低等状况,该县先后引进隆林山羊、波尔山羊、四川南江黄羊进行杂交改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该县累计引进优良种公羊800多只,母羊200多只,通过杂交改良,逐步改变了凤山山羊体形矮小的现状,如今在凤山各养羊农户家中或山坡上看到的羊群个个都腿粗腰圆,最大的每只体重可达90多公斤。
为提高山羊优良特性,该县划定中亭、凤城等乡镇作为保种基地,并进行选种选配,留优淘劣。几年来,该县共选留良种公羊2000多只,淘汰劣质公羊1000多只,选留种母羊20000多只,为创造凤山山羊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解决养羊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该县大力宣传、推广综合利用秸秆和种草养羊,推广山羊圈养、半圈养技术。几年来,全县累计种植优良牧草2300多亩,示范圈养、半圈养山羊600多户,示范养羊18000多只。通过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使全县养羊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