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8日电 14年前,他怀着创业的梦想,走进省城哈尔滨,成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4年前,他在乡亲们的期盼和镇党委的召唤下,放弃了在省城10万元年薪和更好的发展机会,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他就是依安县依龙镇丰林村党支部书记袁宝春。
丰林村土地瘠薄,是典型的“盐碱地,破皮黄,干使劲,不打粮”的地方,而且村班子没有战斗力,到2004年春,全村债务已高达990万元,村民人心涣散,村党支部失去凝聚力,在困境中被迫解散。袁宝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的。
袁宝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村里债务和土地进行调查清理,一个月下来,清理出过去农民白种、多种土地近500亩,通过林权转让、机动地发包、追缴欠款等多项措施,三年时间就卸掉债务930多万元。
袁宝春深知,单纯依靠土地没有希望,要想村民致富,必须多条腿走路。
2005年,县里号召养奶牛。见过大世面的袁宝春眼前一亮,这下机会来了!他带领村干部和思想活跃、文化素质高的村民外出考察、取经。回来后袁宝春首先动员五哥袁成春、六哥袁丰春以及妹夫和侄子带头买奶牛。很快, 33头奶牛落户丰林村。
为了解决农民买奶牛资金难题,袁宝春多次跑信用社,跑坏了鞋子,磨破了嘴皮子,一年之内跑回奶牛专项贷款80多万元。
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技术,袁宝春请来县里畜牧兽医师到村里现场讲解饲养奶牛常识;买奶牛饲养技术光碟,免费发放到各家各户。他还从外地引来了5户有养殖经验的大户,一边自己养殖,一边向农民传授技术。
在亲属和大户的带动下,丰林村很快掀起了养奶牛热。全村奶牛养殖量从零起步,不到两年时间就发展到500多头,一举成为全县奶牛生产先进村。众多养殖户靠此脱贫致富,村民吕义现在已经拥有7头奶牛,去年仅奶牛一项就纯收入3万多元。
由于机械化榨乳可以提高鲜奶收购质量和价格,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于是袁宝春又开始在这方面做文章。他多次跑哈尔滨请求他打工时的经理顾新生对丰林村给予支持。顾新生被袁宝春的创业激情所感动,于去年春季投资42万元建设了1200平方米厂房、30个榨乳机的榨乳站,免费为农民榨奶。如今,奶牛已成为丰林村发家致富的当家产业。
2007年秋季以来,依安县在全县范围内搞起了“四区轮作”耕作新模式。思想开阔的袁宝春在全县首当其冲,率先实施整村推进。有的村民思想守旧,他耐心开导,统一思想。全村在经营方式上采取股份经营和分户经营两种模式。其中29户485口人自愿拿出4000亩耕地入股,成立了润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规划23个连片方,规模种植甜菜、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其他分户经营的土地,也全部以林带网格为单位,规划17个连片方。通过整村推进,采取大机械一次整地到位,使村民们看到了土地的希望,都有信心在今年大干一场。
由于“四区轮作”是新鲜事物,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第一年非常关键。作为全村的领头人,袁宝春今年春天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四区轮作”上。为了应用马铃薯良种,今年4月中旬,他到克山农场为村民选购优质马铃薯种薯。这期间,他75岁的母亲突然发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过世,袁宝春没有来得及见上母亲最后一面。村民们被袁宝春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在种植马铃薯时都说:咱们种下的是种子,收获的可是袁书记的一片心啊!
袁宝春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实行“四区轮作”,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水平,预计平均亩效益可提高30%,全村今年种植业可增收106万元,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同时,全村60%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养殖奶牛、外出务工,实现多渠道增收。
村民张忠一家将土地全部流转,一心一意搞奶牛养殖,现在已经发展到13头。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到年底我家纯收入个四、五万元没问题。”预计今年丰林村奶牛养殖量将突破千头大关,鲜奶交售量也将达到一千吨。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就可达5000元。
如今,丰林村在思想和生产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底子薄、资金短缺等诸多难题,但袁宝春乐观地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想办法,往前走,别退缩,就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在3至5年内,我要让丰林村变成全县的富裕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