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挤奶厅里,40多头奶牛排列两行正在挤奶。记者看到洁白的牛奶顺着透明的管道流进了一个个储奶罐里,然后又汇集到一个不锈钢的冷藏罐里。挤奶员说,因为是自动化计量挤奶,从他们这里出去的牛奶质量是有保证的。
尽管这样的挤奶程序能保证牛奶的质量,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奶牛的规模化养殖是当前解决奶安全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在“中国乳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近远郊,奶牛几乎无处不在,这里的农民差不多每家都养奶牛,他们养奶牛的历史起码都在20年以上。当“问题奶粉”事件出现后,呼和浩特市真正感到,一家一户的养殖模式弊端很多。
其实,该市一直在努力推出规模化养殖,但步子走得比较慢。该市的领导至今也承认这个现实,“难度大,除了资金以外,关键是认识上的问题。”
上面说的挤奶厅属于一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位于托克托县双河镇。2003年10月在伊利龙头企业的参与下建成,目前入区奶牛有1000多头。企业为奶农提供技术咨询、资金协调、疫病防治等服务,并实行统一收奶、统一验检、统一交售。
伊利一位高管说,公司在内蒙古参与建设的有标准奶站的奶牛养殖基地700多个,4000多个奶站,日收奶8000多吨,投入资金约15亿元。这位高管同时介绍,尽管他们一直十分重视这样的奶源基地建设,但在有着近千万头奶牛的内蒙古,还是微不足道的。
就是在呼市,这样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小区也并不多。呼市大约有100万头左右奶牛,“小而散”养殖形式大约占80%。
从双河奶牛养殖小区来看,牛奶的高质量完全可以在正常的条件下完成。这个小区的饲养员除了精心搭配奶牛的一日三餐外,还要定时梳刷牛体。内蒙古奶业协会认为,有了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小区,就必然有标准化的奶站,这对提高牛奶的质量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