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全国、使数万婴幼儿健康受到损害的毒奶粉事件,使民众对奶粉和牛奶的安全问题空前关注。
自事件爆发至今的一个多月里,国家、监管部门和企业均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从源头到终端,健全了全程监管,确保乳制品的安全。
同时,这场食品安全事故也使中国乳业领头“牛”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变革。
十月十五日至十六日,本报记者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外媒体采访团赴中国两大乳制品巨头──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的所在地呼和浩特市参观采访,亲眼见证了乳业的变革。
本报记者杨清林 乔辉
在偌大的一块开阔天地里,为上千头黑白花奶牛建设的“餐厅”、“卧室”、“挤奶厅”依次排列著,牠们饿了就到“餐厅”去享用专门为牠们准备的青储玉米等精美的粮食,累了就到铺著细沙的卧室休息,奶胀了就到挤奶厅去挤奶……
照料奶牛们的不是牠们的主人,而是奶联社──一家专业养殖奶牛的公司。
奶农们把自己的奶牛交给奶联社,由奶联社喂养、照顾,奶农们什么都不用做,到了年底,他们按时去领自己的分红就可以了。这种奶联社属于内蒙古奶联科技公司,他们拥有一流的养牛设备、养牛技术,可以为奶牛提供最好的照顾,使每头奶牛都健康生活,提供优质的好奶。
内蒙古奶联科技公司副经理李兆林说,为了养好健康的奶牛,在奶牛吃的方面,他们从德国进口了16台每台价值180万的青储饲草收割设备,确保奶牛的饲草收割和供应;在奶牛住的方面,他们建立了宽敞的牛舍,还专门为奶牛建立了卧床,使奶牛能休息好;在最关键的挤奶环节,从日本引进了全世界最好的挤奶设备,确保安全优质的牛奶被直接吸进储奶罐,任何人都不会直接接触到原奶。
“共产主义”模式创奶联社
挤出的牛奶在密封的状态下,被储存进从丹麦进口的储奶罐──这种奶罐可以在12分钟内,将37.5度的牛奶迅速降低到最佳保存温度4度。之后,这些奶罐被迅速送到伊利集团,在进行严格的各种检验合格后进入工厂,成为原料奶。
“这些奶牛原来由奶农进行散养时,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产奶量每天每头牛只有20公斤左右,而奶联社经过科学饲养后,每天产奶量也至少在40公斤以上,最高的达到60公斤。正是因为奶牛健康了,所产的牛奶才能为优质牛奶。”李兆林说。
李兆林表示,奶农将奶牛交给奶联社后,就可从养殖中解脱出来,去打工或从事其它挣钱的职业,这期间,如果奶牛死亡,由奶联社赔偿他们损失,这种模式因此被奶农们称为“共产主义”。
李兆林表示,现在,奶联社已建立了25个千头规模的奶牛养殖场,拥有奶牛25000头,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和散养奶农开展这种合作模式,把散养户统一起来,确保原奶的安全和优质。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说,伊利集团已筹资5亿人民币,支持奶联社的发展,解决奶牛的分散饲养问题,保证原奶的安全。
在另一乳业巨头蒙牛集团,一场奶源基地革命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蒙牛集团现在正致力于自建超大型现代化牧场和奶牛小区,并加大对奶站的托管力度,解决原奶的安全问题。
蒙牛集团总裁杨文俊说,目前,来自规模化小区、牧场和大型现代牧场的原奶已占到蒙牛奶源的50%。现在,蒙牛超大型现代牧场建设也开始进入新的阶段,将在原有的7个万头规模的超大型现代牧场之外,筹建20个新的超大型万头现代牧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