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江水牛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腾冲县,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一个河流型水牛遗传资源,于2008年7月11日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
槟榔江水牛形成历史悠久,《乾隆腾越州志》记载:“嘉靖末年,家温保者,养洋牛赡牛种,力耕耨,办公籴者,未尝无人。”(注:洋牛是水牛的一种,毛周身通黑,也称嘎拉牛),说明该牛在腾冲饲养和使役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该群体主要分布于腾冲槟榔江流域,并经风土驯化,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一个地方水牛类群。民间称之为嘎拉牛,“嘎拉”景颇语,即为黑色的意思。
2000年,腾冲县开始进行奶业开发,利用杂交水牛挤奶,在调教挤奶试验中发现该牛的产奶量较高,部分个体产奶量超过2000kg,而且与河流型水牛特性相似。由于政府给予了政策及资金的扶持,该品种的数量又开始增加。2005年以来,云南农业大学与云南巴富乐水牛技术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槟榔江水牛与世界著名的摩拉水牛、地中海水牛等河流型水牛品种表现出较近的遗传关系,其母系血统来源为河流型水牛。
经测定,槟榔江水牛平均泌乳天数269天,平均一个泌乳期产奶量达2452㎏,最高产奶量3685㎏,高于摩拉水牛15%,是本地水牛的2.2倍。为保护好开发利用好槟榔江水牛,2004年当地组建了槟榔江水牛良种繁育公司,利用槟榔江水牛成功改良本地水牛2万余头,现拥有槟杂奶水牛17500余头。为做强槟榔江水牛产业,腾冲县成立槟榔江水牛产业领导小组,编制了《腾冲县槟榔江水牛产业2008—2015年发展规划》,到2015年建成槟榔江水牛核心群繁殖母牛3300头,生产群3万头。
槟榔江水牛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必将促进我国水牛改良工作,有助于解决我国奶水牛业发展的种源“瓶颈”,有利于缓解我国长期依赖于从国外进口河流型种牛的压力。(云南省腾冲县畜牧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