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小家禽定点屠宰点自今年7月底投产以来,成功解决了批量宰杀小家禽的拔毛难题,而且加工环节确保安全卫生。但在运行百多天时间里,“叫好不叫座”,目前正处于“等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其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鸡鸭定点屠宰实行国家标准
柳州市区设有食堂的各类学校多达几十所,企业食堂和餐饮企业也较为集中,个体烤鸭店遍布全市,柳邕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日批发的鸡鸭就超过3万只,柳州市区日消费的鸡鸭达万只。在如此庞大的小家禽消费量背后,多年来一直存在私人作坊式宰杀的模式,相当部分商贩提供销售、宰杀、运送一条龙服务。鸡毛通过脱毛机还能很好清除,而鸭子身上有一层细小的绒毛,异常坚韧,手工拔的话既慢又难除净,传统的脱毛机根本不能清除干净,商贩使用的“经典”脱毛办法则是沥青或松香,这在业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主要宰杀鸡鸭的柳州市首家小家禽定点屠宰点,投资近300万于今年2月建成,7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填补了柳州市小家禽规模化、机械化屠宰检疫的空白。其生产过程按照国家屠宰法规要求进行,屠宰全过程与地面均不接触,而且家禽须经检疫人员“体检”合格后方能宰杀。鸡鸭在进入流水线后,经过宰杀、浸烫、机械脱毛、手工褪毛、掏膛后,还要接受检疫人员的全方面检疫,待检疫合格加盖公章后方可上市销售。
而且,定点屠宰点的脱毛方式也是安全的。
脱毛食用蜡每吨高达万元
我国《食品卫生法》明确禁止生产经营“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过去常被商贩用来脱毛的松香、沥青,属于食品加工助剂,而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所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并没有松香和沥青。因为在使用松香拔毛、沥青拔毛过程中,高温把鸭子的毛孔微微扩开,有害物质会通过鸭皮渗透并残留在鸭子体内,长期食用将危害人体健康。
柳州市小家禽定点屠宰点,则是采用食用蜡脱毛。这种蜡每吨价格高达1.8万元,完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屠宰工人对鸭子进行机械脱毛后,再用高温食用蜡涂裹在鸭体表面,待蜡冷却后用手将发软的蜡膜揭开,残留在胴体上的鸭毛就可清除得干干净净。
尽管柳州市小家禽定点屠宰点屠宰的鸡鸭令人放心,但记者采访时获悉,根据国标宰杀出厂的“白条禽”,在推广时却遭遇到了重重阻力。由于定点屠宰点规范运作,使用流水线和食用蜡进行脱毛,检疫费用和上缴税金均纳入成本核算,因此在与个体商贩竞争时没有价格优势,不少市民和消费者宁愿选择个体商贩宰杀的鸡鸭。
“白条禽”市场步履艰难
由于生产量太少,目前柳州市小家禽定点屠宰点不能保持天天运行,陷入“等米下锅”的尴尬状态。
“现在很多学校食堂都承包给个人,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我们给出的报价令人根本无法接受。”小家禽屠宰点总经理龙梅琳女士为此摇头不已。“他们宰杀好的鸡开价每斤才3元、3.5元,鸭子4元,这么低的价钱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但当食堂亮出进货单据,上面标注的价钱确实那么便宜!”
不过,尽管定点宰杀出厂的白条禽遇阻,仍还是有一些单位接受认可该新生事物。就在记者21日采访当天,柳州市小家禽屠宰点就为柳城监狱宰杀供应了450只鸭子。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2007年1月就整顿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下发通知,在南宁、柳州等六市实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2008年底前,全区所有地级市市区实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同时倡导食用冰鲜禽肉,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习惯,树立健康、安全的消费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