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泥鳅跳,农民赚得笑。”这是彭山县保胜乡去年以来才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养殖黄鳝、泥鳅真的能让农民赚得笑么?近日,笔者深入彭山县保胜乡农村黄鳝、泥鳅养殖户家中,进行了详细调查。
养殖现状:试养一举成功
经调查得知,彭山县的水产养殖品种长期以来均以常规养殖品种为主,没有自己的特色品种,尽管总产量在全省的排名逐年上升,但产值和养殖户的纯收入地位排名却逐年下降。
黄鳝、泥鳅属优质水产,具有适应性强、抗病、饲料营养要求不高、生长快、市场价格高的优势。据统计,彭山县可养殖面积,稻田在10万亩以上,池塘、水库在7000亩以上。
2006年,保胜乡6个养殖专业户在技术单位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试养黄鳝、泥鳅,当年就取得了初步成功。2007年养殖户增加到26户,养殖水面10余亩,当年总产黄鳝3000多公斤、泥鳅4500多公斤,总产值达25万元。
养殖前景:每亩收入2万元
笔者实地调查3户养殖户的情况表明,大面积养殖鳝鱼和泥鳅均可获得丰厚回报。
保胜乡佛岩村四组农民刘天华,2007年投资1800元购买18只可连用4年以上的网箱后,又投资300元,将自家0.65亩稻田加高田埂变成水深60厘米的池塘,以22元/公斤的价格,购回黄鳝苗167.5公斤,共养殖黄鳝18箱。在以后的饲养中,刘天华总共投资各类饵料费6800元,治病防病费280元。在春节前,刘天华的池塘产成品鳝鱼675公斤,当时卖到44元/公斤,总收入达到29700元,平均每箱纯收入1000余元,每亩利润超过2万元。
泥鳅与黄鳝的养殖方式完全相同。保胜乡连桥村二组村民张洪林,2007年投资3000元购买30只网箱,全部放入自己投资600元承包的1亩囤水田里,以14元/公斤的价格购回270公斤泥鳅苗。几个月后,他共收获商品泥鳅1175公斤,平均售价30元/公斤,除去成本,一亩囤水田的利润达到21825元。
2008年,保胜乡连桥村四组退伍军人张洪涛也养了80箱泥鳅,“我没怎么管理,只是按要求定时投饵料。仅3个月时间,每箱纯收入300多元,平均每亩水面赚2万多元。”张洪涛高兴地告诉笔者。
据技术人员和养殖户介绍,泥鳅还完全可以进行稻田养殖,只要做好防逃即可。保胜乡去年已有人获得成功经验,他们每亩稻田投种5公斤,不投喂饲料年底就可收成泥鳅25公斤以上,收入600元以上。
通过农户养殖黄鳝、泥鳅的调查表明,一般情况下投资黄鳝网箱养殖每亩投入约在1.6~2万元之间,产值可达到4~5万元左右,利润在2~3万元之间;投资泥鳅网箱养殖每亩投入约1.3~1.8万元,产值可达3~4.5万元,利润在2~3万元之间。
市场前景:需求大货源缺
据彭山县水产部门介绍,目前,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群众,都对黄鳝、泥鳅格外青睐,导致黄鳝、泥鳅的货源十分紧缺。仅成都市场而言,2006年春节,黄鳝的批发价才24元/公斤、泥鳅才12元/公斤,2007年春节,黄鳝则涨到36元/公斤、泥鳅涨到30元/公斤;2008年春节,黄鳝又高达56元/公斤、泥鳅高达50元/公斤,而且货源十分短缺。
经笔者调查,自然资源减少,市场需求量增大,人工养殖还鲜有规模化的养殖来供应市场,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目前,韩国、日本对黄鳝、泥鳅的需求主要靠进口,中国产品很受两国消费者的欢迎。据了解,中国出口的鳝鱼价格维持在10-13美元/公斤,泥鳅价格在7-10美元/公斤,市场前景很好。
链接
设高产奖鼓励规模养泥鳅
双流县的“正兴泥鳅”已成为成都市着名的餐饮品牌。笔者近日在正兴镇获悉,用当地农民试养成功的泥鳅作原料烹饪的菜肴即将摆上游客的餐桌。县科技局、县水务局工作人员表示,此举意味着双流县已经首次在全市实现了泥鳅的人工规模养殖。在黄龙溪镇、永安镇、万安镇还将有人工养殖的泥鳅陆续上市。
为鼓励新技术在全县的推广,该县针对“泥鳅引种繁育及养殖示范”项目专设了养殖高产奖。今年年底,双流县将按每亩养殖产量评选出高产前十强,按照等级给农户1000元、800元、600元、200元奖励。为鼓励更多农户参与规模养殖,有关部门还将对养殖面积达到30亩的养殖户,每亩给予500元种苗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