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推行,“分田到户”令农民喜出望外。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人们激烈地进行着“分”与“合” 的争论。最终,荣成市结合海洋渔业一次性投入大、丰歉性大、风险性大、协作性强的特点,探索出“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分级承包、纯益分成”的集体合作型渔业经营模式,并在全国广为推行,即后来有名的“荣成渔业模式。
30年风云变幻,以好当家集团(原邱家渔业公司)为代表的荣成渔业抓住变革中的每一次机遇,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成功“转身”,“荣成渔业模式”也随之有了更多的内涵。
“分合之争”中走出“荣成渔业模式”
陆上“分田到户”是改革的重要举措,海上自然也要“分船到户”,不分船不就与改革背道而驰吗?当年,唐厚运反对“分船到户”时,不少党员干部替他捏把汗。
“不管哪一种生产方式,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好的。”当重新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唐厚运高声朗读着这句话,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分船,一家一户地下海打渔,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肯定是后退了,因为它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就这样,党员干部很快统一了思想,唐厚运也得到了县里的支持。
然而,渔民们心里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看到有些分了船的渔队中,个人出海打渔赚到了钱,大伙儿都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跟着唐厚运干?就连一些跟随唐厚运多年的老伙计也“蠢蠢欲动”。“你家分到一条船,是不是要好几个人出海打渔?家里劳动力够吗?万一遇上危险呢?”唐厚运派人挨家挨户走访,嘴皮子都快说破了,终于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唐厚运大胆地打破旧有的作业方式,淘汰了一批船体破、抗风能力弱、综合能力差的小船,购买了抗风能力强、适合多种作业的大船,一年四季出航,并采取“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分级承包、纯益分成”的管理形式。荣成其他多个渔队也紧随其后,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荣成渔业模式”由此诞生。
“荣成渔业模式”的推行,实现了渔业生产由分散型向规模化的跨越,奠定了荣成发展现代渔业的基础。
日本客商不认“渔队代表”
1985年,为了打开对虾在国外的销路,唐厚运在青岛与日本明华株式会社总经理安藤先生洽谈合作事宜。听到邱家渔队养殖和捕捞业的情况时,安藤先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当双方准备签协议时,安藤先生见唐厚运代表的只是个渔队,而不是公司的法人,说什么也不肯签合同。
回到威海后,唐厚运提出成立公司。当时,荣成还没有一家私营公司,“企业”在当时还是一个贬义词。经过一番商议和争论,唐厚运办公司的想法最终得到支持。随后,邱家渔业公司获批成立,唐厚运任总经理。随后,唐厚运立刻返回青岛,以邱家渔业公司总经理的身份与安藤先生谈判并签订了100万美元的补偿贸易。
在国家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成立渔业公司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各渔业公司相继注册成立。
传统捕捞转向名优海珍品养殖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传统捕捞、养殖业依然非常红火。但随着捕捞业的飞速增长,海上资源尤其是近海资源衰退趋势日益明显。邱家、寻山等渔业公司的当家人果断决定,利用多年来积累的“第一桶金”向“科技兴海、以养兴渔”转型。经过艰苦的探索与努力,荣成渔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地域方面,实现了捕捞业由近海捕捞向大洋渔业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开发能力强、作业领域广、生产规模大的远近海捕捞集群;
养殖品种方面,由普通养殖向名优养殖转变。各渔业公司大规模增上鲍鱼、海参、牙鲆鱼等名优海珍品,养殖品种达到5大类30多个品种。到2007年,荣成市名优海珍品产值占荣成养殖业总产值的71.9%;
加工业方面,由传统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围绕大宗低值鱼虾深加工和系列海藻食品做文章,形成了盐渍海带、鱼粉饲料、冷冻调理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生物药品五大体系300多个品种。
产业结构的转变,使荣成渔业跳出了传统渔业“傻、大、粗”的落后圈子,渔业发展面临的许多“障碍”和资源等“瓶颈”问题也随之得以解决。
渔民“变身”股东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荣成渔业从体制上进行变革。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荣成渔业的每一次“转身”,都走在全国渔业的行列:
1992年,股份制改造还属于新鲜事物时,唐厚运在邱家渔业公司内部进行股份制改造,将公司的2亿资产作为集体股,占股本80%,职工出资认购5000 万元,占股本的20%。当年12月14日,荣成市体改委批复同意原荣成市邱家渔业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荣成市邱家渔业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制改造进一步打破了党政企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由依赖型企业集团向职工自我约束型、经营风险集体承担向集体与个人共同承担转变,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同时,职工个人股的设立,使职工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职工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
多元化经营做强“大渔业”
上世纪80年代,邱家渔业公司的船员们普遍反映,能靠船的码头不够用。有时,他们打渔归来,只能到石岛或烟台卸鱼,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常常因为装卸不方便而贻误渔讯。1986年7月,邱家渔业公司开始建自己的码头,几个月后,岸壁长250米,水深8米,可同时停泊4对600马力渔轮的码头建成。 1988年,码头再次扩建,从原来的250米增加到500米长。
唐厚运敏锐地意识到,捕捞和养殖业要发展壮大,后方工业就要相对发展起来。邱家渔业公司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围绕食品加工业这一主导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起了多处农产品种植基地,并提供所需的信息和栽培技术。为促进食品出口,又建起了远洋运输船队,实现了产品的免税出口,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因此,在大力发展捕捞、养殖等主导产业的同时,荣成几大渔业公司综合性地发展了造船修船厂、渔业制造、建筑安装、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众多为渔业服务的生产企业,与渔业形成“纵向成系列 横向成协作”的关系。
周边村民共同走向富裕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前期公开发行的6000万股A股定于今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好当家’。”2004年4月5日,集团控股的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以海水养殖及食品加工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而对于荣成市民来说,这条消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好当家等大渔业集团的发展,早已与荣成市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渔业在“领跑”荣成经济的同时,也带领荣成人民走上了富裕,过上了好日子。
1987年,唐厚运就着手建立职工生活区,让邱家渔业公司的员工住上楼房,过“城里人的日子”。1999年起,公司先后兼并周边7个村庄,开展新农村建设,村民免费住进水电暖配套齐全的楼房,并享受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
在荣成,老百姓感慨是渔业带他们走向了共同富裕,对唐厚运等“渔业领头人”也充满无尽的感激……
(张利然林永波王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