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秦皇岛市畜牧局畜牧管理站了解到,在畜牧局的倡导下,从2008年9月在原规模奶牛场的基础上建立起第一家“托牛所”至今的半年时间中,秦市已先后建立起了8家奶牛“托牛所”,有上千头散户养殖的奶牛告别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入所”接受统一饲养。
■“入托”增抗风险能力、降成本
秦市畜牧局畜牧管理站的刘站长告诉记者,2008年8月,经畜牧站摸底调查,秦市有奶牛61000多头,而截止到去年年底的调查显示,存栏奶牛数为5万多头,不到半年时间,就少了几千头,这就暴露出过去那种一家一户的饲养模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有必要把农户手中的资源集中起来。
刘站长告诉记者,散户奶农把自己的奶牛交由规模奶牛场去管理,奶牛的防疫、产奶等日常管理都不再用养牛户自己操心,就像把自己的孩子放进了托儿所一样,所以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托牛所”。“托牛所”的建立,除了能增强散户奶农的抗风险能力外,规模化养殖还有利于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奶牛养殖的系统管理,不仅降低了奶牛疫病的爆发,集中养殖管理还降低了饲养成本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可谓一举多得。
■“入托”两种模式可选
秦市目前“托牛所”采取两种形式运行:一种是全托型,饲料、运输、防疫等各种费用全都由“托牛所”负担,按照奶牛的产奶量每个月给散户结算一次奶款,即便这样,散户每斤牛奶仍可得到约0.6元的利润。另一种合作模式是半托型,牛奶价格随行就市,但是饲料等喂养及相关费用也是随行就市,这种形式需要双方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经常调整分配关系。
据家住抚宁县牛头崖镇的散户奶农高景全介绍,他是在今年年初才将自己散养的十多头奶牛以全托型的方式寄养在了附近的“托牛所”内,“在忙完最初奶牛进‘所’的时候疾病检疫及签订合同后,剩余的事情就都不再用我操心了,并且每斤牛奶我还可以获得0.56元的利润,只等着每月到时领钱就可以了。”由于已“无事”可做,他正在和家人商量用“省”出来的时间做些其他生意,来增加收入。
■年底半数饲养小区变“托牛所”
刘站长说,“托牛所”是秦市畜牧局倡导和主推的一种奶牛规模养殖模式,全市目前已有8家饲养小区变成了“托牛所”,预计今年年底,秦市将有50%的奶牛饲养小区转变为“托牛所”。
|